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新宅高山飘香⑦|他们不仅要种好药 更要“种”产业链

2025-07-22 15:25:23

来源: 无

作者: 巩长青

八百米云端,武义新宅镇以四季为笔,绘就一幅香气地图:春茶、夏果、秋稻、冬药。这里,偏远成就稀缺,传统孕育新生。让我们循着《新宅高山飘香》系列报道,走进这片云上家园,了解新宅的农业,聆听土地与人的和鸣。

昨日,在武义县新宅镇李村的灵芝种植基地里,缪永樵正和妻子柳姣莲查看灵芝的长势。套上纸筒的灵芝,已经进入了喷粉期,很多纸袋上的薄纸被紫褐色孢子粉浸润,他们轻轻拨开覆盖的薄膜,指尖就已有了一层细腻的粉末,这意味着离丰收不远了……

从“溯源”到“扎根”他们被新宅的山水迷住了

“因为想给消费者一个‘源头答案’,我们就在新宅落户了。”缪永樵带着记者来到10座银白色的智能大棚,循环的水流在大棚上方喷淋,不仅给棚内降温,还带来湿润的空气。

2000年就踏入保健品行业的夫妻俩,始终在销售端打拼,20多年的从业经验,却让他们愈发没有底气。“我们做自己的品牌,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只需把好质量关便可,可以说是一家轻量级医药销售公司,当越来越多人来问,你的灵芝长在哪、怎么种时,我们感觉到消费者不再仅仅关注产品,他需要了解整个流程。”去年缪永樵和柳姣莲决定,从销售端向种植端延伸,在生态优越的山区建一个自己的基地,在没有找到种植基地的情况下,缪永樵就订购好椴木灵芝菌种。

“去年就开始找基地,眼看菌种必须下地的时候,我们才遇见了这片土地。”今年3月,新宅镇农办主任何威羚带着他们几乎跑遍了所有适合种植灵芝的村庄,从海拔千米的安凤村到溪流穿村的李村,夫妻俩发现李村就是他们想要的地方。

柳姣莲记得第一次进入李村时,就被这里的山水吸引,在溪边坐了一个下午,山风里混着草木清香,看远处的竹海、脚下的小鱼。灵芝长在这种地方才是最“仙”的。

4月,智能大棚拔地而起,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温湿度;5月,首批椴木菌种埋入土中,6月,灵芝长势喜人夫妻俩带着工人忙着在大棚里舒枝,月底又忙着搭起套袋支架,这7月初,就开始有灵芝喷出了孢子粉。

“下种有点晚,好在这里温度低,给灵芝缓冲的时间。”在柳姣莲看来一切都刚刚好。

不止于“种”做好中药产业链的答卷人

从选址到落户新宅到现在才4个月时间,这个月他们又有了大的动作。本月上旬,他们与新宅村达成了场地租赁协议,该村一栋1800平方米的闲置建筑已经初步被夫妻俩规划好,一楼展厅将陈列新宅镇最具特色的“五朵金花”农特产品以及该公司生产的产品,二楼是深加工车间,三楼兼顾办公与接待。

“展厅不仅是我们的窗口,更是新宅的名片。”缪永樵说,项目能这么顺,离不开“娘家人”的支持。“缪永樵口中的“娘家人”,是新宅镇的干部们。从土地流转到项目申报,从协调用水用电到对接硬件资源,镇里的“店小二”式服务让他很安心。

“他们比我们还盼着药材长得好。”柳姣莲笑说,原计划在合阳坑村租民宿过渡的夫妻俩,因新场地推进迅速,连刚搭好的板房都成了“多余”,原本以为到武义这里会节奏很慢,没想到现在他们是小跑跟上。

本月底双方将正式签约,计划8个月内完成装修和设备入场,在明年春天让大家看到可参观的中草药加工场所。

夫妻俩不仅将种植定义在灵芝,在9月还将下种黄精和铁皮石斛,他们连晾晒黄精的场地都已经选好。山坳里太合适了那里车少、尘少,再用古法炮制,道地药材才是有价值的。他们的“野心”不止于种好药材。九制黄精、灵芝黄精茶、铁皮石斛,这些都要在新宅加工。

眼下,缪永樵正忙着追溯“张如泰”的品牌根脉——这个源自明末清初兰溪药行的老字号将在新宅续写。“档案馆找到了当年的药行记载,我们想把这份老手艺和新科技结合。”他说,未来不仅要种出好药材,更要让新宅产的中药材带着文化味走出大山。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