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磐安   正文

金华日报要闻版|科技专家磐安助攻中药材技术难题

2025-07-23 07:39:11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毛伟军 通讯员 胡平良 刘菲

本报消息(记者 毛伟军 通讯员 胡平良 刘菲)“毛竹林下套种黄精杂草多,有啥办法不用除草剂就能解决”“一些中药材因种植时间长,造成种子退化、品质和产量降低,怎么办”……磐安县溪炉港家庭农场主周建成遇到难题。

“防治杂草可铺设打孔除草布,可根据不同中药材种植间距,量身定制种植孔,除草布能有效防治杂草问题,成本不高,网上有售。种子质量退化也是一种病,除培育新种外,还要加强种子脱毒处理。”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汉荣给出解决方案后,周建成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

这是日前省科协、省高校科协联合体与磐安县科协组织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省农科院等15名青年科技专家,深入磐安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的一幕。他们实地察看黄精、白术、红爪姜等长势及病虫害情况,帮助解决磐安中药材全产业链上遭遇的技术难题。

在金土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摘园里,农场主郑焕平带着专家察看红爪姜生长情况。这是2020年从新渥等地引入玉山台地种植的,得益于台地区域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基地的科学种植,红爪姜亩产2500—3000公斤,每亩收入3万元左右。“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我想建一条小型的红爪姜加工生产线,又不知道该加工什么产品?”郑焕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浙江农林大学食品系老师徐娟说:“药食两用产品需兼顾功效、配伍、口感,多维度创制新产品,要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进行创新开发。目前,生姜市场投放的产品很多,如红枣姜糖、红糖姜茶速溶茶等,药食两用产品首先要注重口感风味,减少药味,同时通过配伍协同增加保健功效。”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