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金华晚报|三张床的距离 是这对夫妻藏了三年的孝心

2025-07-23 10:05:13

来源: 无

作者: 巩长青

清晨4时的武义县白姆乡外麻阳村,天还没大亮,郑春华已经醒了。母亲张飞兰的床上传来轻微的响动,他披衣下床,轻手轻脚地走过去。89岁的老人3年前意外跌伤后,便再没能好好起身,郑春华每天的日子,就是从给母亲擦洗身子、更换衣物开始的,他是母亲专属的“24小时护理员”。

这3年,郑春华的生物钟早已和母亲同步。老人年纪大了,觉少,醒得早,他就得跟着早起忙活。擦洗完,他会扶着母亲在床边稍微坐一会,自己则顺手把换下来的衣物泡在盆里。他总说自己照料更方便,妻子还要照顾孙女、给他们做饭也很忙。

记者看到张飞兰,从头发到脚指甲都被打理得一丝不苟,居住的房间干净整洁,没有异味,看着来访的记者老人还露出和蔼的笑容。

“老人家夜里要喝水,或者有什么不舒服,喊一声我就能听见。”郑春华和母亲住一间房,两张床挨得近。夜里母亲稍有动静,他就能立刻醒过来。去年冬天,母亲半夜咳嗽得厉害,他起来给老人拍背、喂药,折腾到后半夜才歇下,第二天依旧准时在4时起床。

妻子祝巧群每天的活是准时送饭。早饭端进房间时,往往郑春华刚把母亲安顿好。白粥、咸菜、蒸个鸡蛋,都是老人能嚼动的东西。午饭和晚饭也是如此,她总是先盛出娘俩的那份,趁热穿过弄堂送到婆婆家。她从没在饭点让老人等过,也从没说过一句不耐烦的话。

就这样,夫妻俩分工协作照料好母亲。3年里,夫妻俩的脚步没出过白姆乡。最远的地方,是带着母亲去白姆卫生院做检查。祝巧群说,她也很心疼丈夫,母亲年岁大了,身体不好,可是郑春华的高血压也有些年头了,药没断过。正因为身体不好,郑春华没能像姐姐和两个弟弟那样外出务工。

“他们在外面挣钱,我在家守着娘,这样的安排也挺好。”郑春华说,“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是氛围特别好,逢年过节家里总是热热闹闹的,兄弟姐妹带着各种礼品回来看望母亲,现在母亲用的医疗床还是外甥女特意买的,只要摇动摇杆老人就能慢慢坐起身来。”记者看到老人屋内的墙上挂着一张张家人合照的相片,尽管有些泛黄,但照片里张飞兰坐在中间,儿孙们簇拥着,全家的笑容清晰可见。

傍晚时分,祝巧群又端着炖得软烂的食物走进老人房间,老人看着电视,郑春华给她按着双腿。“家里条件是一般,但一家人在一块,母亲好好的,就啥都值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