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16:13:43
来源: 无
日前,记者从永康市民政局了解到,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联合永康市拾光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共同打造“星月安防暑期班”,以“企业送课”作为核心环节,依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将优质公益课程精准送入企业厂区,为务工人员子女打造“家门口的成长课堂”。
截至目前,该模式已联合9家永康本地企业完成送课72节,服务流动儿童2426人次,有效破解“企业职工带娃难”,助力流动儿童暑期成长。
前期,永康市拾光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走进企业开展需求调研,详细了解企业职工子女数量、年龄分布及课程需求,随后结合暑期班课程体系,筛选出“安全防护、作业辅导、文化融入”三类核心课程,形成《企业送课需求清单》。
同时,组建了28名来自妇联、关工委、图书馆、浙师大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作为课程输送的“主力军”,志愿者根据企业需求灵活调整授课内容。
为让送课内容真正满足需求,所有课程均围绕“企业场景适配”“孩子成长刚需”设计,避免“千企一课”。其中,安全防护类课程结合企业周边环境和孩子暑期安全痛点,开设防溺水、防拐骗、交通安全等情景模拟课。例如在有车辆进出的厂区,通过“模拟过马路”游戏讲解“避让货车盲区”等实用知识。
基础保障类课程则以作业辅导为核心,志愿者按年级分组,针对基础学科提供答疑,同时穿插“专注力小游戏”(如积木搭建、趣味拼图),解决家长“没时间辅导”的焦虑。
文化融入类课程融入永康本地文化元素,通过“五金小课堂”“永康方言互动”等活动,让孩子在熟悉的企业环境中了解“父母工作的城市”,增强对第二故乡的归属感。
活动中,参与企业主动开放职工活动室、会议室等场地,专门配备了桌椅、投影等设备,并安排专人协助维持课堂秩序,让送课过程既安全又贴心。
对职工而言,上课地点在企业内,下班即可接孩子,有效缓解“上班担心孩子安全、下班赶不上托管班”的双重焦虑;对孩子而言,离父母更近,通过课程了解父母的工作场景,增进亲子理解;对企业而言,让员工安心工作,免除后顾之忧,提升员工归属感。
“企业送课”的服务模式,让公益课程突破空间限制,真正走进务工人员身边。72节课程的背后,是对“流动儿童暑期成长需求”的细致回应,更是“校社企”协同助力新居民融入的生动实践。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