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22:28:28
来源: 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光的长河奔涌不息,冲淡了硝烟,却冲刷不掉刻印在民族记忆深处的荣光。
金华,曾是抗战的重要战场。这里的山水,见证过日寇的铁蹄与暴行;这里的土地,浸染过英雄儿女的热血与忠魂;这里的村庄与街巷,回荡着不屈的呐喊与抗争的号角。
历史不容遗忘,英雄值得铭记。那些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他们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是民族精神的丰碑。
80年,山河依旧;80年,烽火渐远。即日起,本报联合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金华市委老干部局,策划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的河山”系列报道。报道团队兵分多路深入金华各地,采访那些健在的抗战老兵,用笔和镜头记录老兵们眼中“我们的河山”,捕捉他们珍藏的烽火记忆。通过老兵们的故事,我们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汲取生生不息的前行力量。
103周岁的王风坐在电视机前看入了神,屏幕里正在播放谍战剧《追风者》。此时,王风仿佛与年轻时的自己重逢:曾参加过冯雪峰举办的“战时补习学校”的他,一心想上前线,救亡图存;因为百斤油菜籽,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并秘密入党;作为隐秘战线的“信鸽”,他扎进泥土里给组织送情报……
1922年6月,王风出生在义乌市佛堂镇田心村,是家中老三。“我两岁时,家里为还债不仅典当掉了祖屋,还以40块银圆卖掉了年仅8岁的姐姐,一家人搬到赤岸一个名叫‘麻雀蓬’、看守祖坟的山铺里过活。”
王风的求学之路很曲折,常拿全班第一的他因种种原因前后转过4次学,历经8年才在赤岸双岩小学拿到一张小学毕业证书。16岁时,恰逢冯雪峰回赤岸老家在祠堂里办起一个战时补习学校,吸收高小或初中文化、失学在家的进步青年入学。
“这个学校一共招收了30来个学生,冯雪峰给我们上课,宣传革命理论和抗日救国道理。”王风回忆,冯雪峰有渊博的知识,给他们讲国共合作、抗日救国,这让他感受到自己这只“井底之蛙”一下子跳出了井口,第一次看到了天空的辽阔。
在战时补习学校,他们还和乡村青年一样进行军事训练,开展以西安事变后的“国共合作,真诚团结,共同抗战”为题材的演讲比赛。王风记得,他的演讲稿是老师帮他撰写的,最后在全县小学演讲赛中拿了第三名。可惜的是,这个学校因地方反动势力的干涉,仅坚持了半年就停办了。
外敌入侵华夏,国家风雨飘摇。接受过革命思想洗礼的王风,有了投军报国的意愿。1938年,他去佛堂镇上的国民党部队探过路,颇为失望,一度浇灭了他的参军热情。恰逢义乌全县兴办短期扫盲识字班,王风到楼村、安头两个村庄,教了一年半的书。“这段教书实践,让我尝到了教书育人的甜头,也让我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
1942年5月,日军魔爪伸向浙赣沿线,义乌沦陷。王风在家乡目睹日军烧杀抢掠。“有一天早晨8时左右,我在安头村小学给孩子们上课,听到外面轰隆隆的声音,像打雷一样。紧接着,‘哐’一声很沉闷的响声,像空煤油桶砸在地上。后来,我才知道是日军的飞机来了,炸弹丢下来,在人群中爆炸了……”王风义愤填膺地说,那天是佛堂镇集市的日子,镇上人山人海。日军的飞机来了,大家没来得及逃跑,炸弹就丢下来了,当场炸死120余人。
不久后,日军从永康翻山入侵义乌。“刚到赤岸就找那种小房子,一个一个地炸。”王风说,那时他真切体会了何为切肤之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能当亡国奴,我要去参军,奔赴前线,抗日救国。”
此时,他想到了在义西还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第八大队。“八大队打日本鬼子在老百姓中很出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
20岁那年,一次与地方恶霸的斗争让他结识了中共永(康)武(义)特派员朱恒卿。那是一个暮春时节,王风挑着两大袋100多斤的油菜籽到佛堂镇上卖,碰到了恶霸冯耀奎。因反对冯耀奎使用日伪钱币强买强卖,他即便被打得满脸都是血依然不屈服。人群中的朱恒卿很是佩服王风的果敢与胆识。
打听到赤岸镇地下党员朱西行曾与王风是同学,朱恒卿让他给王风送来了《大众哲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进步书籍,并多次有意接近、启发。
“朱恒卿和我讲在家同样也能抗日的革命道理,并建议利用我家偏僻,便于隐蔽的有利条件,和共产党一起抗日。只要真正抗日,我愿永远跟着你们走!”王风的话掷地有声,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从此,朱恒卿和朱西行经常带人在王风家秘密借宿、开会,这里也成了党的秘密联络站。王风父母不但为他们站岗放哨,还给他们端茶烧饭,把每一位革命同志都当成亲人。
王风永远也忘不了81年前的那个秋天。1944年10月的一天,经过一段时间革命工作和考验,组织决定发展王风入党。“当天,朱西行在我家墙上钉了一面镶嵌着金黄色镰刀和锤头图案的红旗,我庄严地宣誓,成为一名秘密的中共党员。”
入党后,王风成为中共义乌义南区地下党抗日联络交通员,王风的家也成了党的秘密联络站。坟庄山铺位于日本人佛堂与赤岸的两个据点之间,种着茂密的树,非常适合观察敌情。“我将情报线索记在心里,回去之后用纸笔写下来,然后偷偷交给上级。”
王风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传递情报就助力完成了一次大任务。当时,日军在他家附近的江上建了一座运输物资的桥,他第一时间将情报送出去。不久,国共两党战士联手作战,在这条运输线上埋地雷,炸毁了一辆日军机车。
还有一回,王风和弟弟在田里割猪草,碰上日军抓丁干活。王风没有想着逃跑,而是借机记录日军据点位置、活动时间规律等情报。路上,他还目睹了日军隔着500多米距离,一枪打死在路边劳作的农民。
作为一名地下交通员,王风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但一纸情报胜万兵,他配合抗日部队打击敌伪兵、汉奸,破坏日军铁路运输所需钢轨,夺回被日军占领的佛堂中华矿业公司……为义乌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未暴露身份的王风被上级赋予重任,坚持潜伏斗争。他利用文具店老板和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钻”进省立金华师范学校,引导一批进步知识青年和佛堂农村爱国人士,跟着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开展佛堂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调查,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革命工作,并查清以佛堂镇为中心的特务组织和活动情况。王风早期一直当地下联络员、交通员,做无名英雄。1947年9月他担任义南区委宣传委员后,成为地下党负责人之一,开始与敌军进行正面交锋,随时面对血与火的洗礼,最后推动了佛堂解放。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