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首页内栏目  >  头条焦点图   正文

追问丨“浙BA”的“好球” 金华这样接

2025-07-25 07:01:08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何思涵

“跑动起来!注意回传!防守!”刚结束了“浙BA”金华赛区预选赛的8天鏖战,金华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内的篮球“硝烟”却丝毫未散。这几天,一场关乎代表金华荣誉的选拔激战正酣——来自金华各县(市、区)的篮球高手们正汇聚于此参加集训,最终,18名佼佼者将从这火热的选拔中脱颖而出,代表金华出征即将于8月初开战的“浙BA”第二阶段“城市争霸赛”。

楼冀阳/摄

当篮球从赛场跳进生活,这场全民狂欢早已超越竞技本身:草根球员各显神通,助威声浪席卷城乡,文旅消费遍地开花。以体育搭台,文旅唱戏,促经济发展,“浙BA”如一记精准三分球,稳稳命中金华消费市场的篮筐。

一张票根
串起全域消费链

“特意带孩子来看球赛,商场就在附近,看累了还可以去那边吃心。”7月15日晚,义乌队对阵金东队的比赛精彩纷呈,义乌球迷张诚带着孩子在义乌市文化广场的大屏前观赛后,转身便走进了邻近的万达广场。当“浙BA”赛事通过遍布商圈的室内外大屏直播,观赛与消费的界限被彻底打破,人群聚集的热度自然流向周边消费场所。万达广场的工作人员忙着向球迷派发免费便携咖啡与荧光应援棒,为消费热情再添一把火。

“浙BA”赛事以席卷之势点燃浙江大地,而这场始于篮球的狂欢,不仅让球迷大呼过瘾,更是向外蔓延,让市场看到了体育赛事激活经济的无限可能。

比赛开打,金华市体育中心的美食嘉年华,外贸优品、特色美食等50余个摊位就设立在赛事直播屏旁,兰溪鸡子馃摊主的煎锅烟火不熄:“一晚上卖了200多个,销量比平时高40%。”攒动的人头中,还有文艺表演和新能源车展,成功构建起“观赛—消费—娱乐”的闭环。在浦江县体育中心,烧烤摊老板陈子龙介绍,“我们从下午4点多开始营业,不到4小时营业额就突破了1万元。”而在武义古城,五块高清赛事大屏也因“浙BA”设立,带动古城客流量激增40%,其中超六成游客专为观赛而来,日均增加近万客流。一旁“共富市集”人潮涌动,非遗麻糍、宣莲羹的香气裹着助威声飘散,三小时的球赛延伸出全域消费链。

把文旅的优势资源、专业能力和品牌效应充分融入赛事的全链条、各环节,是激活消费的关键。金华文旅系统以“浙BA”为支点,撬动资源深度融合,一套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优惠组合拳迅速打出:凭球赛票根,全市7家景区可免首道门票,16家景区享受首道门票五折优惠;市区17家酒店也加入联动,7天内凭票根可享2-6折住宿优惠;在世贸城市广场、金华之心等多个大型商场,球迷凭票根还可享受餐饮、观影优惠。“当晚的客流量和销售额比平时有所增加,同比增长约20%。”义乌绿地朝阳门商圈一家奶茶店老板陈昌笑道。这张小小的票根,成了牵引游客深入体验金华的“钩子”,悄然改写“看球的定义。

除了含金量极高的赛事票根,消费热潮更涌向产业源头。当义乌队与婺城队的球员在场上拼抢时,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助威商品、毛绒玩具、文创产品的订单正纷至沓来。经营户过惠萍正忙着接待一批国内客商,她表示“浙BA”赛事带动了闪光棒、拍拍手、喊话筒等相关应援物品的需求,有客商一次就进货1万-3万个。“义乌自己就是最大‘气氛组’!”

赛场内外更有联动,义乌球迷刘东表示,在观众席上,不仅有婺城球迷代表“盯上”义乌球衣要交换,还有浦江球迷花2万元要订购1000件球衣。一场草根赛事,正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消费热情与民间活力。

草根赛场
全民都是主角

“浙BA”金华赛区的激战犹在眼前,其点燃的篮球热情却早已燎原,让基层篮球运动的生机愈发蓬勃。

在永康市体育中心室外篮球场,这几天晚上,4块场地场场“满员”。场地上,既有队伍进行着激烈的对抗赛,也有市民带着孩子练习投篮。场地工作人员介绍,赛事前后人流量变化显著——此前工作日傍晚场地使用率不足50%,如今已升至80%,周末更是几近饱和,日均打球人数从约80人增至200人以上。

赛事的感染力也深植于下一代心中。“浙BA”金华赛区预选赛中场休息时段,84名萌娃献演的《篮球少年》篮球操点燃全场。来自市区南滨幼儿园的7岁男孩滕逸希胯下运球如行云,眼中闪烁着灼灼光芒:“以后要像哥哥们一样,带队争光!”身旁,来自金东区第三实验幼儿园的6岁女孩王媞卉,三个月前还鲜少接触篮球,此刻拍球运球的动作却沉稳利落。在金东区此前的篮球比赛上,正是她小小的身影代表全体小选手庄严宣誓,展现了篮球运动赋予的自信与担当。

王媞卉在表演中

篮球激情也迅速转换为在基层办赛的澎湃动力。8月1日,“活力苏溪、惊喜大陈”义乌市“苏大强村BA”即将开赛。这几天晚上,在义乌市苏溪镇苏港村,苏港篮球队的队员们集结在一起训练、磨合,以期在即将到来的比赛中展现更默契的团队配合和更强的竞技实力。在浦江县江滨体育公园,浦江县工会职工篮球联赛也延续“浙BA”热浪,500余名来自乡镇组、企业组、机关组的球员,让联赛成为“草根明星的星光舞台”。7月19日,由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三人篮球邀请赛在湖海塘湖滨广场正式启动,白天的湖滨风景地,入夜变身竞技场,运球声、呐喊助威声,让全民共享的活力在此交响。

破圈启示:内生动力激荡不息

7月20日晚,当“浙BA”金华赛区终场的哨声响起,篮球的热浪已漫过赛场边界。

陈斌/摄

这场“扩消费好球”的背后,是对体育基因的深度唤醒,更展现了全民参与释放的经济潜力,这场始于篮球的狂欢,如何演变为全民共创的盛典?其背后的启示值得深思。

草根性,是点燃热情的第一把火。“浙BA”的舞台,闪耀的主角并非遥不可及的职业球星,而是你我身边的草根英雄。赛事规则明确,参赛运动员必须具备金华本地户籍或长期工作生活的“本地身份”,且“职业球员禁入”的规则,让学生、教师、公安民警、企业职员、创业者纷纷站上C位。婺城队的“得分王”李泽轩是金师附小凤山校区的一名体育老师,学生总亲昵唤他“李哥”;东阳队13号球员吴玉祥赛前刚破获盗窃案,赛场哨声一响又化身防守悍将。赛场外,买不到门票,市民可以前往第二现场观摩精彩赛事,呐喊助威,上不了场,还可以到“家门口”的篮球场馆打篮球。这一个个草根闪亮的瞬间,用汗水和拼搏诠释热爱,让篮球不止于赛场。

娱乐性,让赛事变身全民共创。“浙BA”金华赛区落幕之际,一组数据揭示其破圈逻辑:“浙G战队命名开脑洞”微博话题浏览量破千万,各地官方账号的喊话battle转发过万。首战东阳义乌互相喊话“横竖都要赢”“横着出去”;金东和婺城则一纸战书称“亲兄弟也要见真章”;“阿兰”“浦浦”喊得热络,不递战书递家书……当传播从“我说你听”变成“一起造梗”,赛事便有了扎根民间的生命力。

IP化运营,打通消费“任督二脉”。票根经济只是起点,如何将“篮球IP”从赛事期间的流量焦点,变成贯穿全年的城市文化符号,成为值得探索的议题。从揭幕战到总决赛,领奖台上“金华两头乌”吉祥物十分抢镜,源自本土企业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的巧思;兰溪迎战浦江的比赛中场休息时段,浦江板凳龙非遗技艺“神龙摆尾”;科技馆内婺城队球员与AI机器人展开跨越次元的互动,让小球迷们享受了一场“科技+体育”的盛宴;预选赛后,永康市西溪镇“村BA”赛场旁,“浙BA”金华赛区冠军队永康队的球员,身穿“金华王”的球衣现身助威,“民”星范儿尽显,收获了一波当地球迷的热捧……当赛事与当地文化肌理紧密融合,才能凝聚起强大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让“浙BA”本身成为长效IP。

从商圈涌动的消费人潮,到乡村球场的奋力拼杀,再到科技馆里孩子们眼中的星光,“浙BA”的热浪在八婺大地奔涌不息。我们期待,一张票根串联消费链条,一场赛事激活全域经济,篮球运动的节拍,注入金华城的血脉,让更多澎湃的运动激情,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动能。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