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15:41:17
来源: 无
大陈镇老铁路桥北,一道拦水坝蓄起丰盈婉约的大陈江水。西岸山堤如黛,江面波光粼粼,偶有微风拂面。“先戴上帽子,等上了船,可就没这么舒服了!”协同采访的义乌市资源循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提醒。
行至桥东头的临时码头,与记者相约的两位河道保洁员已在岸边打捞水草和漂浮物。自此出发,上溯2公里多的河道,由他俩负责清理保洁。
逆流而上“蒸”战高温
头戴竹编斗笠,身披橙色救生马甲,手持一柄约莫三米长的作业工具,一道阳光打在陈满德身上,乍眼一看,剪影仿佛“侠士”。在他身边的,是一手抓着麻袋、一手拿着长钳的陈子贞。老哥俩今天分工明确,一人负责清理江上的漂浮物,一人负责捡拾岸边的垃圾。
“出发吧!”陈满德拉过岸边蓝色的清运船。记者与他,两人一船,沿着东岸逆流而上。
船是人力船,船上有桨,陈满德却只在驶往江心时使用。沿着藻荇交横的浅水江岸工作时,他最趁手的工具正是那根自制的打捞长杆。
细看这“奇门利器”,一头是网兜,一头是三爪钢叉,中间用不锈钢管焊连。其功能之一是当棹竿:钢管可以撑船,网兜可以划水。而三爪钢叉用来钩水草和塑料袋,特别是用来钩取卡在桥墩里的垃圾,网兜还能打捞饮料瓶、果皮。
自制称手的工具,是为应对繁重的工作。陈满德仔细巡查岸边环境,遇到被草鱼咬断的水草、堆积在草丛中的断枝以及各类生活垃圾,都会一一捞起。在摇曳的船上,用长杆打捞非常吃力。不到一刻钟,他黝黑的手臂上已溢出一层汗液。
河道两岸都要清理,此番行程实际是规定保洁距离的两倍。“最少也要三个小时,才能干完一趟活。”陈满德说。
河道上头有四座桥,每入一个桥洞,陈满德就能说出桥洞后哪类垃圾最多。其中的秘诀,在于他对岸上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布局的了解。如果岸上是菜市场,那么果皮、烂菜叶就多;如果是夜市,快餐盒、塑料袋多;要是碰到江滨公园的休闲平台,易拉罐、饮料瓶是主要垃圾。
时间已过去一小时,气温升高,阳光折射,船周围已是热气升腾。记者终于明白毛剑波的说法,垃圾杂草因被水浸泡而更重,阳光经水面反射而格外炎热和刺眼。河道保洁员从上船之后就要承受体力下降和热气上升的双重考验。
一直到船过红旗桥,陈满德才算基本清理完东岸。此时,汗水早湿透衣衫,他拿下斗笠为自己扇风,另一只手不停刮着汗珠。岸上的陈子贞找机会送来冰镇矿泉水,陈满德一口气喝了小半瓶。余下的,要拿来应付后头的炎热天气。
职责所在情怀使然
“一天下来,240L的大垃圾桶,往往能装满4桶。”陈满德说,要是岸边的村子办个集市,或者是风雨较大漂浮物增多,任务就更重了。
陈子贞的工作也不轻松,岸边常有游人嬉戏,总会留下瓶瓶罐罐、塑料袋、果皮纸屑等杂物。遇到石头缝里船上搭档看不见的垃圾,他要一次次弯腰夹起。
三伏天刚开了个头,记者问题他们俩,在烈日下工作会不会觉得辛苦。他们的态度是一致的:工作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情怀使然,必须干好!
“我们都是大陈人,小时候常在河道里嬉闹玩耍,摸螺蛳、抓小鱼,乐趣很多!”现年56岁的陈子贞一边擦汗一边说。在他记忆中,两岸工业区兴建后,大陈江也曾变得浑浊。后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五水共治”推进,江水重新变清,鱼虾也多了起来。
和许多义乌人一样,他俩年轻时曾背起行囊闯荡江湖。如今年纪变大,最终选择了走进家门口的另一个江湖:撑一叶扁舟,当上家乡青山绿水的守护者。
“如果非要说有啥情怀,那就是把工作干好,把母亲河大陈江弄干净,让大家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陈满德说。
这里的河道保洁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更多人加入到保护青山绿水的行列中。“大家都不乱丢垃圾、乱排污水,母亲河才能一直清澈美丽。”陈满德说。
防暑降温用心保障
记者离开时,陈满德和陈子贞还在继续工作。公司的管理人员说,下午1:00,他们还将回到这里,开启第二波水草和漂浮垃圾的清理保洁。
他们真如“侠士”。日复一日,以一叶扁舟、一支长杆,守护着碧水清流。
义乌市资源循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陈镇,他们共有员工263名,主要工作是为该镇道路、小区、河道、园林绿化等提供保洁、垃圾清运和日常维护服务。其中河道保洁员有20名,负责该镇总计28.5公里河道的清理保洁、水生态维护等工作。据统计,2024年,他们累计清理各类漂浮物及河岸垃圾20余吨。
记者了解到,为防暑降温和保障安全生产,该公司为一线环卫工人办了不少“暖心事”。“除了提供基本的防暑物资,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人性化的规章制度,用心用情为一线环卫工人提供支持和保障。”孔旭萍说,目前他们已向环卫工人们发放了遮阳帽、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资,为他们提供了夏季专用的轻薄工作服,同时规定作业时要避开11:00~13:00高温时段,河道保洁员工作时应穿戴救生衣,深水作业需多人协同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