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健康   正文

告别“踩棉花”!小伙罹患髓内肿瘤险瘫痪,医生“抽丝剥茧”助重生

2025-07-26 07:17:03

来源: 金华市中心医院

作者:


近日,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诊室,35岁的湖北小伙小林(化名)步履稳健地完成了术后三个月的复查。看着他自如行走、谈笑风生的状态,很难想象就在数月前,一种“踩棉花”般的异常感觉正将他推向瘫痪的边缘——其根源是深藏于脊髓内的室管膜瘤。

今年4月初,小林突感身体异样。先是手脚持续麻木,左侧肢体感觉尤为迟钝,仿佛隔着一层障碍物。更令他不安的是行走困难,双脚如同踏在松软的棉花堆上,深一脚浅一脚,难以保持平衡。同时,饮水进食频繁呛咳,声音也变得嘶哑。这些突如其来的症状,打乱了这位原本体格健壮青年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意识到问题严重,小林立即前往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寻求治疗。接诊的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副主任范越君详细询问病史后,为其安排了针对性检查。颈椎增强磁共振(MRI)结果揭示了一个关键病灶:在颈6至胸2节段脊髓实质内,发现一明确占位性病变,结合影像学特征,临床诊断为髓内室管膜瘤。该肿瘤不仅占据髓内空间,更在其上下两端引发继发性脊髓空洞。

范越君向患者及家属深入剖析病情:“脊髓是人体感觉与运动指令传输的核心‘通路’。这个室管膜瘤恰恰生长在这条核心通路的最深处(髓内),并挤压形成了空洞。”他进一步解释,虽然小林当下仍保留部分运动能力,但肿瘤与空洞的持续压迫如同“无声的侵蚀”,神经功能损害将进行性加重,如不及时干预,麻木、行走不稳将进一步恶化,最终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瘫痪。

(术前MRI)

病情危急,每一刻都关乎神经功能的存续。4月下旬,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范越君副主任带领团队为小林实施了高难度的髓内室管膜瘤显微切除术。为确保手术安全,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等多种设备的实时保驾护航下,手术团队在密集的神经纤维丛中,凭借高超的显微操作技术,精确剥离并完整切除了深嵌于脊髓实质内的肿瘤,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周边关乎运动、感觉的关键神经结构,并处理伴发的空洞。整个操作对术者的显微技术要求极高,需如履薄冰,分毫必较。

手术取得预期成功,为功能恢复奠定了基石。术后,困扰小林多日的四肢麻木感显著缓解。术后第二日,在医护人员见证下,他尝试站立,惊喜地感受到脚下虚浮的“棉花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坚实触地感。短期内,其行走稳定性、吞咽功能及发音均得到明显改善。

(术后)

此次复查评估显示,小林术后康复进程顺利。“踩棉花”感完全消失,肢体力量、协调性及感觉基本恢复至病前水平。“能重新稳稳当当地走路,这种感觉难以言喻!”小林向医护人员表达着感激,脸上笑容不断。

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童民锋提醒,髓内肿瘤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缺乏明确的预防措施。早期症状往往隐匿,如单侧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精细动作变差等,易被忽视。当出现明显运动障碍,如“踩棉花”感、行走困难,或大小便功能异常时,常提示神经已遭受较严重损害,因此对相关症状需保持高度警觉。若出现上述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最大限度保护神经功能、避免瘫痪等严重后果的根本途径。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