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锐评   正文

金云评 | “溺”字的生命警示

2025-07-27 06:48:04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徐健勇

这几天,四川兴文县外卖员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7月25日,当地公安发布情况通报,确认其为意外溺水死亡。

一到暑假,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防溺水是道棘手题,何解?打开《说文解字》,翻看“溺”字释义,或许你会发现,老祖宗千年前就暗示了答案。

“溺”本字作“㲻”,因同读音,秦汉后文献假借“溺”代替“㲻”表沉没义。现代语境下,从“㲻”到“溺”,人和水的关系,成了水与弱者的关系。防溺水不可马虎,向水示弱知深浅,以退为进护周全。

连月来,各地已出现多起溺水事件。在这些溺亡事件中,少年儿童首当其冲。

据公开报道,湖南张家界甘溪桥附近,2名男孩溺水遇难;河南许昌鄢陵县3名小学生结伴到鹤鸣湖广场游玩,在广场西侧浅水区捞鱼时不慎滑落至深水区(设有警示标志),其中2名孩童救治无效死亡;广东汕头潮南区峡山街道,2名孩童在河边玩耍时不幸溺亡……

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机构有史以来第一份预防溺水专题报告。报告显示,几乎一半的溺水死亡发生在29岁以下人群中,四分之一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中。

另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亡3.2万人。有研究表明,我省溺水事故的主体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山区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约占60%。

数字冰冷,人心不忍。鲜活的生命意外凋零,温馨的家庭乌云笼罩,一声惋惜之外,也该多一份警觉。

客观上,假期得闲,带来了未成年人监管空当,水边有凉有乐,避暑目的使然。山区农村、郊区野地多池塘、水库、河沟、深水潭等危险水域,生活在附近的乡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重点风险群体,极易单独结伴游玩。此外,部分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薄弱,危急处置能力不足。

因为知弱,所以要防。减少溺水事故,关键在防。

家长要履行“四知”:知去向、同伴、内容、归时。未成年人应牢记“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邀约结伴他人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陪同下下水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未经专业训练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在危险水域,除“人海战术”巡逻外,还可构建智能防护网,通过“电子围栏+AI识别”技术,实现智慧治理。

有堵有疏,严防死守的同时,还应创造安全亲水环境。

针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山区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上好“水上安全课”。近年来,我市泳协培养的一大批游泳教练员、救生员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先后进入城乡200多所中小学开展公益防溺水专项技能普及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地区野外水域很多,但往往“无池可游”,硬件资源也要抓紧跟上。‌

生命坚强,有时也脆弱。失足落水,几秒间便可吞夺性命。学会向水示弱,不勉强,不逞强,同时积极增强水域生存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