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7 09:16:16
来源: 无
“涧水龙吟白练飞,竹林狮卧黄莺啼。”
一句诗,便将武义县西联乡章溪村的灵韵勾勒得淋漓尽致。
这座藏在狮子山下的小村庄——章溪村位置格外特别——它静卧于有着“江南九寨沟”美誉的牛头山后山,恰处丽水遂昌县与金华婺城区的交界地带,是名副其实被群山环抱之地。
这里不缺网红景点的标配景致,却独得一份避世的宁静。夏日里,竹影摇风送来沁人凉意,溪声潺潺伴人漫步;更有那些可触可感的红色记忆。这般清凉与厚重的交织,便成了乡村里最耐读的“诗行”,也是人们偷得浮生一日凉的向往所在。
山沟沟里的“天然空调房”
“我们这溪水,夏天摸起来像冰镇过的!”正蹲在溪边埠头洗菜的村民笑着指了指脚下的清流。
章溪村的夏日,是从溪水里“长”出来的。从水碓坑、东山背欢腾而来的溪流蜿蜒而过,带着山岩的凉意,老人们坐在桥上喝茶纳凉,享受着徐徐清风,探头往下看溪水清澈见底,石斑、马口鱼在石头上嬉戏。
章溪村中最妙的,当数狮子山下的龙潭,一条瀑布悬挂于上,村民在瀑布上头建造了回龙桥、石凉亭,站在上面,瀑布从脚底下冲出,带着丝丝水雾,这种凉意只能用畅快来形容。
“竹林蔽日,溪水生风,连空气都浸着水润的清甜。”村支书饶建伟说。章溪的夏天,竹是“遮阳伞”,溪是“空调扇”;蝉声忽远忽近;溪水潺潺沁人心脾。这是大自然给章溪的“夏日特供”,自得清凉。
群山深处的红色坐标
“在革命斗争年代,我们村是宣平地区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经人民政府批准认定的西联乡9位革命烈士,章溪村就有5位。”饶建伟陪着记者,从露营基地步行10分钟,便到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推开厚重的木门,高大的粟裕将军画像映入眼帘,仿佛将时光拉回到1935年。
那年,粟裕率部在此开展宣传党的主张、发展红军队伍、组织农民暴动,粉碎敌人对红军的“清剿”等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工作,在这里留下了“红色热土”的深深印记。馆内陈列着100多幅历史照片和32件文物:泛黄的作战地图上,红笔标注的行军路线依然清晰;磨得发亮的驳壳枪,枪托上的裂纹见证着战火的洗礼;补丁摞补丁的军装,让人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做出艰苦卓绝斗争的不易……
饶建伟带着记者走入章溪村的深山里,他说,以前红军一旦被暴露就会撤退进山里隐蔽起来,山里水系发达,又有天然植被作掩护,不容易被发现。山中还有很多独特的地标,让他们不会迷失在山中,这独特的地标之一就是寿仙岩。
当到达寿星山脚下,记者瞬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呆了。寿仙岩简直就是一位穿着披风的老者石化后的样子。岩层的褶皱顺着山势自然勾勒,如同老人额间深刻的皱纹;陡峭的崖壁在此处忽然柔和下来,形成微微前凸的轮廓,恰似鼻梁的弧度,两侧凹陷的石缝天然构成眼窝,阳光斜照时,阴影在其中流转,竟像是老者凝眸沉思的神情。最令人称奇的是顶端那块突兀的岩石,层层叠叠的纹理盘成圆髻状,边缘还缀着几簇倔强的野草,宛如老人用布带束起的发髻,连发丝的纹路都依稀可辨。
山野会客厅静等你来
“原本寿仙岩上去还有两个小村,但是2002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发生后,村民开启了下山搬迁,村虽不在,但还有路通往亿万年前喷发过的火山口。现在是许多驴友选择野外徒步的好路线。”饶建伟说,现在的章溪村,合并了殿下畈村和章五里村,生态资源更为丰富,目前,该村正以“红色+绿色”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700余万元的投资,让该村小流域整治后,溪道更清,山林更茂,村道更净。离龙潭十几米外的星空露营基地,现在成了市民夏日的新宠——周末,白色帐篷如云朵般散落在草坪上,大人们喝茶聊天,孩子们在小水潭里摸鱼捉虾,晚上在这儿可以看月亮、数星星、听蛙鸣……
“还没正式开业,就有本县及遂昌、松阳的游客专门赶来。”饶建伟指着正在扩建成近3000平方米的露营基地说,这里不仅是避暑地,更是“山野会客厅”。目前,该村正打造一条“红色研学”路线,既留得住乡愁,也引得来游客。
绿是生态的底色,红是精神的底色,当二者交融,章溪村便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代表性的山村诗意栖居地。
这个夏天,不妨暂别城市的燥热,摆脱忙碌的樊笼,来章溪村歇一歇,走一走——听竹影说故事,看溪水写诗,在红色记忆里觅一份清凉,在山水之间,遇见最本真的夏天。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