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社区   正文

【微视界】小村升腾麦子香

2025-07-28 10:08:38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翁俏

@绿野仙踪:盛夏时节,永康市西城街道水碓头村大田畈自然村,一处低矮的民房上空飘出一缕缕麦香,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农家小院里吃着刚出炉的窑烤披萨、品着咖啡,在乡野之间邂逅难得的休闲时光。

回村“再创业”

在自家老房子车库改造而成的工坊里,主理人应轶敏系着围裙,用沾满细白面粉的手掌将醒发好的披萨饼坯送入温度高达400℃的窑膛,两分钟不到,外皮酥脆、内里松软的窑烤披萨便新鲜出炉,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味。

今年42岁的应轶敏理着一头利落的短发,笑起来像个邻家姐姐让人心生亲近。在外人看来,应轶敏是个爱“折腾”的人,运营这家窑烤工坊前,她做过代购、开过咖啡馆、办过机车俱乐部,经营过农家乐……“我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出于热爱,而且都干得不错,但是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未能延续。”应轶敏说。

空闲下来的应轶敏在一次旅行中偶然见到一个窑炉面包坊:将面团送入炉膛的瞬间,那炊烟袅袅、麦香阵阵的画面根植在她心底。那之后不断刷到的窑炉视频也让她心里“蠢蠢欲动”。

“我想回村建窑烤工坊,一方面可以照顾年事已高的父母,另一方面能用最低的成本专注自己喜欢的事情。”应轶敏的这个决定,让父母以及亲朋好友满是忧虑:回村做披萨面包,顾客哪里来?但应轶敏很从容。这份从容,既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信,也有“闲看云卷云舒”的淡定。

说干就干,应轶敏买来装修材料,对多年未用的老车库进行彻底改造。为了平衡成本与专业度,应轶敏在网上搜索研究、画图纸,买来专门的耐火砖和工匠一起边做边改,终于砌出了第一座窑炉。经过反复调试与优化,窑炉试烤成果喜人:炉温精准控制在400℃±5℃,单日可烤制100余张披萨。

窑炉就位,应轶敏又“淘”来一张两米多宽的老门板当操作台,在小院摆上了露营桌椅……随着各个环节逐步就绪,一个简简单单却充满乡村野趣的面包工坊就完成了。

手作的魅力在于用手去感受

其间,应轶敏还把自己亲手改造面包房的经历和制作披萨、面包的过程上传到社交平台,没想到引来很多人的关注,吸引越来越多人来到这个小村面包房一探究竟。

4月27日,窑里烤出了第一个披萨成品;“五一”假期,每天都有五六十人来打卡,有的专程来品尝“明星产品”玛格丽特披萨的滋味,有的带着孩子亲手制作披萨和面包。“本来觉得刚开业会比较悠闲,没想到竟然忙得脚不沾地。”揉面、发酵、烘焙……应轶敏既是店长,又是厨师,忙不过来的她不得不请来同村的外甥帮忙。

不过窑烤的新奇,也带给应轶敏一些哭笑不得的经历。例如,有些体验披萨制作的孩子觉得等待面团醒发的时间很无聊;有的孩子想戴手套揉面团;也有的顾客指着饼皮上的黑点问是不是烤焦了……面对疑问,应轶敏显得有些“不通情理”,甚至带着点执拗:“那些黑点可不是烤焦了,是窑烤特有的‘豹纹’,风味更特别,手作的魅力本就在于用手去感受、用心去体会,如果手都不碰面粉,哪能摸到面团从粗糙到光滑的变化?不静下心来,又怎么能等到这份酵母和炉温催生出的美味?”

工坊门口悬挂的木板上写着“面包和花开都需要时间”,这很能代表应轶敏的心态。面对爆火的客流,应轶敏不得不拒绝很多上门的生意,只接受预约。有人笑她傻:“有钱还不赚?多搞点半成品、预制菜,不就好了?”但她有自己的坚持:“用自制酵母发酵,那种独特的口味是半成品替代不了的,少了这点时间,味道就不对了。”

麦香升腾里扎根乡村

因为这一缕缕升腾的麦子香,大田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除了当地市民外,还有来自磐安、武义等周边县市的体验者。这股人气,还加快了村口年久失修道路的翻新计划。

如今,周末的工坊常常座无虚席,老车库改造的工作室已经施展不开。应轶敏索性把老宅旁边的新房子租下两层,足足300多平方米,如今正热火朝天地装修着。

“弄好后我们会有更大的操作台,更舒适的就餐环境,一段时间就能搬进去了。”应轶敏决定把根扎在乡村,她指着外面的一块空地,“我打算在这里种上番茄、罗勒、薄荷等,都是做披萨的好材料。”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