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15:14:34
来源: 融磐安
九曲山水孕育百年婺剧,九和乡婺剧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布第五批“浙江省戏曲之乡”名单,磐安县九和乡榜上有名。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第一个家庭婺剧团诞生于九和乡三水潭村,三水潭村因此素有“婺江源头婺剧村”的美誉,该村从零星几人发展到全村皆“演员”,从小曲班扩大到大剧团,形成“一人一技、一户一戏”的婺剧文化氛围,在全省声名鹊起。近年来,九和乡党委、政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挖婺剧文化,打造“婺江源头婺剧村”品牌。
以人兴业做好“人”的文章
九和乡积极贯彻落实《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构建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专业引领的人才培养格局。一方面,重点培育本土婺剧人才。全乡已有婺剧团11支300余人,重点打磨了《杨门女将探谷》等精品选段,在千支团队大展演等比赛中屡获奖项。同时,与浙江省婺剧民营剧团等专业团队开展合作交流,培育了一批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乡村文艺队伍,涌现出像“唱戏书记”杨放明等一批乡村“名角”。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婺剧名家,成立了婺剧名家工作室;承办了全省婺剧演员培训班,集合了100多名浙江省婺剧团骨干演员开展培训;与张建敏、徐勤纳等多位一级演员、导演进行合作,不定期到乡教学。
同时,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金华艺术学校共建研学培训基地,通过村校合作赋能提质,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创新。
以境传韵做好“环境”的文章
在整体氛围上,九和乡通盘布局融入婺韵。全乡11个村都沿着八达溪而建,将“婺江源头婺剧村”IP融入乡域整体布局和业态开发,通过环八达溪10公里绿道将沿溪各村景观有机串联,植入脸谱、戏服等婺剧元素,营造浓厚氛围。
在具体点位上,九和乡力求精致突出特色。三水潭村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省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该乡投资1000余万元,将古建文化与婺剧文化同步融合发展、古村落保护开发与婺剧场景建设同步规划推进,打造集婺剧演出、婺剧展示、婺剧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文化空间,其中婺剧文化馆获评省乡村博物馆,三水潭村文化礼堂获评省五星级文化礼堂。
以牌强链做好“品牌”的文章
持续深化品牌建设,通过开设一批文化展示窗口、创作一批精品剧目、开展一批跨区域交流活动,搭建婺剧进校园、老戏骨文艺展示等活动载体,全面激发婺剧活力。
九和乡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成立“婺剧一台戏”共富工坊,引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推出婺剧主题的“九和九样”文创礼包和“九和九宴”农家特色菜系,出台了《九和乡三水潭村古民居发展新业态的扶持办法(试行)》,集艺术展览收藏、创作研学交流、影视文化体验、特色服饰产业于一体的三水潭艺术综合体项目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九和乡将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强业态植入,布局产业联动,丰富婺剧“大场景”,做强婺剧“大经济”,不断擦亮“婺江源头婺剧村”IP,成为展示金华乃至浙江戏曲文化和形象的“重要窗口”。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