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健康   正文

他们,为100岁的她,选择了一场“温柔”的手术

2025-07-29 07:20:02

来源: 金华市中心医院

作者: 通讯员 胡春晓

百岁高龄,持续高热39.1℃,寒战不止,腹痛如绞。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应奶奶在急诊室的真实写照。一颗小小的胆总管结石,让她命悬一线...

应奶奶今年100周岁了,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近半年来,因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多次急诊就诊。考虑到其高龄状态,既往均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策略。

近日,应奶奶病情再次急性加重,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寒战及高热(体温达39.1℃),遂紧急送至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经系统检查,确诊本次病因为:胆囊结石脱落导致胆总管结石梗阻,进而引发急性胆管炎,并继发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是导致当前危重病情的直接原因。急诊医生立即给予禁食、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抑制胃酸及静脉补液等支持治疗。

治疗决策的两难与选择

单纯的药物支持治疗虽可暂时缓解部分症状,但无法解除胆总管梗阻这一根本问题。消化内科副主任华宏军评估后表示:若不及时解除梗阻,病情存在快速进展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风险,两者均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对百岁老人尤甚。

ERCP:高龄患者的优选方案

面对这一困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成为关键解决方案。ERCP是一种经自然腔道(口腔——胃——十二指肠)操作的微创内镜技术,无需体表切口。其核心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用于高龄、基础状况差的患者。通过ERCP,可以在内镜直视下定位结石,并使用专用器械将其取出,直接解除胆道梗阻。

图为华宏军副主任在ERCP中

多学科协作与风险管控

尽管ERCP相对微创,但对于百岁老人,操作本身及必要的麻醉镇静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为确保安全,华宏军团队与麻醉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术前多学科评估(MDT)。团队就患者的心肺功能、潜在并发症、麻醉方案、操作细节及详尽的应急预案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周密规划,为应奶奶制定了高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严密的监护和完善的预案保障下,团队成功为应奶奶实施了ERCP取石术。手术过程顺利,精准定位并取出了造成梗阻的胆总管结石。术后,应奶奶腹痛、高热、寒战等症状得到迅速且显著的缓解。

经过后续的规范治疗和护理,应奶奶的胆管炎和胰腺炎得到有效控制,身体状态逐步恢复,目前已顺利康复出院。

图为术后恢复良好的应奶奶与华宏军副主任合照

#科普小课堂

胆总管结石是怎么回事?

胆总管结石分为原发性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较常见,主要是胆囊结石排进胆管并停留在胆管内。肝内外有许多大小不同的胆管,而胆总管是最终通道。如果结石阻塞胆总管引起胆汁淤滞,会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急性胆管炎发生,出现典型的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感染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精神异常,我们称之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病死率高达20%以上。所以胆总管结石的早期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发现胆总管结石是怎么办?

发现胆总管结石,应该想办法把结石清理出来。就像家里的排水系统,如果不通畅,我们会想办法把里面拦路的“脏东西”掏出来。那么,如果没有不舒服,是不是就不用管了呢?即使是无症状的胆总管结石,一旦发现,也建议取石。

取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取石的方法有内镜治疗、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其中内镜取石(ERCP)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ERCP是什么操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ST取石、放置胆管支架以解除胆道梗阻、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等介入治疗。ERCP的各种操作都是经人体自然腔道,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

取石后,怎样减少复发呢?

华宏军副主任医师介绍:结石根据组成成分不同分为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混合型结石。不少研究发现,快餐、高热量饮食、长时间空腹、低纤维摄入、极低热量饮食、体重超标、肥胖和血脂异常等与胆固醇型结石发生率增加有关。因此,如果是容易生胆结石的体质,平时注意不要长时间空腹,特别是早饭要吃。因为进食会促进胆囊排泄,胆汁流动,减少胆汁淤积。平时注意饮食均衡、控制体重、锻炼身体、控制血脂、保持心情愉快都有一定帮助。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