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12:25:14
来源: 无
去年夏天,华一帆和盛海妮从繁华的互联网之都回到家乡荷塘边。这对刚毕业不久的“00后”情侣,放弃了写字楼里的格子间,全身心投入家乡的宣莲产业。
“莲蓬不能只躺在赶集日的竹筐里。”华一帆说道,他的父亲华栋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深耕宣莲产业30年,用双脚丈量荷塘,却始终未能跨出线下交易的边界。而此刻,年轻人手中的手机屏幕正闪烁着另一种可能:电商平台的订单提示音、短视频评论区的互动、直播间里不断上涨的观看人数……这些数字化的涟漪,正在续写当地宣莲产业发展的故事。
合作社搭台,“莲童”塑品牌
华一帆的父亲华栋自1995年起便投身宣莲产业,从种植、加工到线下销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是武义县宣平宣莲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现任负责人。深耕线下销售30年,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约80平米的两间房,发展到如今约300平米的6间房,划分为仓储、包装、销售三个功能区。
“每逢传统赶集日,我们镇的集市都人潮涌动。”华一帆介绍,合作社面向所有宣莲种植户开放收莲,品类涵盖莲蓬、鲜莲子、干莲子以及鲜切荷花。“实际上我们已拓展为一条农产品供应链。”他说,合作社不仅致力于宣莲产业,更积极帮助周边农户增收,收购吊瓜子、番薯干、笋干等干货,解决农户的销路难题。目前,合作社拥有宣莲种植面积1471亩,会员266位。
为了更好地推广宣莲产品,华栋将其名下的“莲童”品牌授权给合作社使用。2024年10月,华一帆精心设计了“小莲童”IP形象,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他介绍:“我们要让宣莲学会讲故事,传说哪吒是莲童的化身,我们希望这个品牌能像哪吒一样勇敢、坚韧,为宣莲产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电商拓销路,“莲二代”创新机
早在2023年12月,华一帆就在线上开设了一家网店,这对“00后”情侣包揽了从产品拍摄、页面设计、制作链接到客服的所有工作。在作出回乡决定之时,他们还注册了公司,并在杭州拱墅区设立了办公点,作为拓展销售渠道的“前哨”。然而,由于经验不足,产品销量不尽如人意。
转机出现在2024年7月。某电商平台对新商家推出扶持政策,他们敏锐地抓住商机,立即入驻。初期依靠老顾客搜索关键词找到店铺链接下单,随着销量稳步增长和店铺评分提升,生意逐渐向好。
作为“新莲农”,华一帆对莲蓬的外观、软硬度、颜色等品质有着严格把控。他将产品分级销售:“品质最优的供给糖水铺、装礼品盒,其余的则散装售卖。”线上渠道由华一帆和盛海妮全权负责,线下则交由经销商、分销商代理,也有一部分进入餐饮、零售门店及政企内购渠道。
短视频引流,“花两朵儿”绽活力
网店流量不足始终是一大痛点,如何才能有效推广宣莲?华一帆和盛海妮想到了制作短视频引流。2024年7月,他们发布了首条展示荷花的短视频。随后尝试拍摄产品介绍视频,效果却未达预期。广告学专业出身的盛海妮提出新思路:在短视频中加入生活化剧情,风格要“接地气”,用更有趣的内容吸引流量。两人说干就干,盛海妮负责脚本策划和拍摄,华一帆负责出镜。他们还为自己取了组合名——“花两朵儿”,寓意像家乡的并蒂莲一样合力绽放。在策划、拍摄、剪辑的实践中,他们的视频质量不断提升。
内容上除了产品介绍,他们还发布鲜莲蓬食用指南、荷花养护教程、养生食谱等实用贴士,宣传家乡民俗活动,分享乡村生活点滴,形式多样。此前,一条“梅干菜炒莲子”的制作视频引发热议,激起众人对这道菜是美味还是“黑暗料理”的好奇。华一帆解释:“这是向村民学的地道吃法。带壳莲子高温炒制后会自然脱壳,梅干菜是点睛之笔,赋予独特香气。”
水果莲子在盛夏较难储存,原本只销往周边地区,但华一帆和盛海妮开辟的网销渠道为这些“鲜货”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华一帆介绍,他们偶尔在电商平台接到来自新疆、内蒙古等地的订单,有时顾客要承担的邮费比产品还贵,但莲童宣莲依然凭借优良品质赢得好评。
这对“00后”情侣的回归,为柳城的宣莲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他们不仅熟练运用短视频矩阵进行品牌传播,更尝试性地将直播间搬进荷塘,让观众见证“从荷塘到餐桌”的全过程。在产品创新层面,深谙年轻人口味的他们,推出香脆莲子、宣莲百合燕窝羹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拓展宣莲消费市场。华一帆说,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年轻人的视角和创新方式,让传统宣莲产业焕发新生。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