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金开   正文

从“城市过客”变为“共建力量”!在寺前皇,看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

2025-07-29 12:47:28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吴璇 文/摄

新就业群体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共享者。今年以来,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寺前皇社区以“心”暖“新”,围绕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关心关爱,实现社区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

01
打造“友好场景”,让城市更有温度

下午2点,美团外卖骑手金建军忙完了送餐“小高峰”,走进位于丹南街52号的工会驿站,熟门熟路地给电量“告急”的手机充上了电。“平时送外卖又要看消息又要打电话,手机耗电很快,如果哪天忘记带充电宝出门就很没有安全感,所以对我们来说,非常需要随时随地找到给手机充电的地方。”金建军说。

寺前皇社区是城中村社区,辖区内有餐饮外卖商家160余家,菜鸟驿站、快递超市5家,环卫工人、垃圾分拣员30余名,新就业群体、户外劳动者高度聚集。新就业群体的工作特性决定了他们对城市公共服务的高度依赖,寺前皇社区聚焦“最后一公里”难题,创新服务模式,让“友好”成为社区治理的关键词。

为解决好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休息难、吃饭难、补给难等问题,今年5月,社区重新物色驿站点位,持续深化驿站2.0版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推动驿站关爱再升级,暖“新”更暖情。

走进驿站,记者注意到,不仅配置了冰箱、微波炉、桌椅、多功能电源插座等设施,还有定期更新的阅读架、爱心柜,同时注重布局配置、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细节,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服务。“驿站实现全天候24小时开放,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群体可随时使用。”寺前皇社区党委委员徐章琴说,社区已招募了10余名骑手志愿者开展驿站自治,进行卫生维护、文明劝导、安全倡导等工作。

为让新就业群体在社区感受到“家的温暖”,寺前皇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组建“知‘新’老哥帮忙团”,由党员志愿者、城中村房东、微网格长等30余名“老哥”组成的服务队,依托骑手驿站开展“夏季送清凉”“点亮微‘新’愿”“反诈同行”等公益活动15场次,累计服务骑手380余人次,解决充电难、停车乱等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

02
赋能职业发展,让奋斗者更有奔头

新就业群体普遍面临职业发展空间窄、技能不足的困境。社区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能力提升路径,联合部门、企业、社会组织推出定制化培训课程,通过技能培训、学历提升、职业转型支持,帮助新就业群体打破“天花板”。

“什么是贷款诈骗?”“什么是刷单诈骗?”“日常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路上发生事故第一时间要干什么?”近日,社区邀请派出所民警针对外卖小哥的工作特性,对常见法律问题展开讲解。培训会上,民警针对外卖骑手工作节奏快、移动作业多、网络接触频繁但反诈意识薄弱的特点,梳理出与骑手工作场景高度契合的“低息贷款”“订单异常赔付”“刷单返利”等六大类诈骗套路,通过场景化教学、沉浸式体验,帮助骑手快速识别诈骗分子利用工作特性设置的陷阱。

“以前觉得安全靠运气,今天才明白安全是本事,毕竟平安跑单、顺利赚钱,才是我们外卖骑手最实在的愿望。以后不光自己要注意,看见同行乱点链接,也得劝一劝!”参加活动的骑手陈力说。

今年以来,社区邀请专业人士为外卖骑手讲授急救培训、法律讲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扫黄打非”等课程,提升骑手应急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培训+赋能”的模式,让新就业群体从“被动接受服务”转向“主动成长发展”,真正实现了技能傍身、未来可期。

03
推动“双向奔赴”,让治理更接地气

“当时没多想,救人要紧!”今年春节前夕,外卖骑手施海勇在送餐途中发现一名老人晕倒在地,老伴手足无措。施海勇立即停车,与路过的青年蒋健杰合力将老人抬回家中,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待救护车抵达后,两人又协助医护人员说明情况,直至老人被送医才悄然离去。

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规模大、流动性强,熟悉街头巷尾,联系一城百业,服务千家万户,是城市的“移动探头”“流动哨兵”。如何推动这一“管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寺前皇社区党委书记郭朝明给出的答案是:让骑手化身“流动网格员”,这支“车轮上的力量”组成社区治理“新”力量。

聚焦快递外卖骑手“行在路上”的职业特性,社区量身定制职责清单,例如随手帮邻里:代送物资、清运垃圾等举手之劳解民忧;随时报问题:拍照上报井盖破损、垃圾堆积等隐患;随声问民意:配送途中收集居民建议,化身政策“传声筒”;随同守安全:参与消防巡查、应急配送,共筑平安网。

为了让骑手们付出有回响,社区还设置了积分兑换制度,对开展信息采集、隐患排查、日常帮扶、食安监督、见义勇为的骑手志愿者进行正向激励,同时评选“社区正能量”等给予表彰奖励。如今,有30余名骑手主动加入流动网格员队伍,累计反馈治安隐患、环境问题等线索超50条,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发挥“前哨”作用,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我们不仅要让骑手‘进得来、留得住’,更要让他们‘融得进、有作为’。”郭朝明表示,接下来社区将深化“服务+治理”双循环模式,让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寺前皇社区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对新就业群体从“关注需求 到“赋能成长”再到“凝聚合力”的递进式关怀。这种以“心”换“心 ”的互动,不仅破解了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更激活了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也为破解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难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有益借鉴——当每一份付出都被看见、每一份需求都被回应,城市的温暖便会在双向奔赴中持续传递,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动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