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07:08:07
来源: 无
高温天气酷热难耐,很多市民会选择外出就餐。当我们走进饭店吹着空调等待美味佳肴上桌时,烹饪美食的厨师们却在直面“炙烤”,与高温“战斗”——每一家饭店的后厨,都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走进后厨前,我对厨师的印象停留在“技艺娴熟”“动作麻利”这些标签上。但当亲身感受着火焰扑面而来的灼热,才真正明白“人间烟火”四个字背后的重量。
夏天在厨房里做饭是种怎样的体验?大家恐怕都深有体会,随便做上两三道菜,已是汗水淋漓。相比烈日下的坚守,餐厅后厨也是一个高温岗位。在这里,厨师们每天要在近40℃的厨房里,为顾客烹制一道道美食。
上午11时左右,记者来到位于金华水果批发市场东南角的丈母娘农家菜馆,店内已陆续开始上客。这是一家以家常菜为主的大众餐厅,主要面向附近水果批发市场、汽车城的经营户,为他们提供日常聚餐饮食。进门处便是点菜明堂,各类当天采购的新鲜时蔬陈列开来,方便顾客现场下单。
绕过清凉的前台走进后厨,由于刚开工,里面的温度还不是很高,当班厨师冯晓华和同事们已在里面忙碌着。“我每天上午9时到店,先要了解当天采购的主要食材品种,安排配菜工开始准备工作。比如今天一早采购的河虾,要先用冷水浸泡一小时,剥出虾仁后再放在水中浸泡,等待中午的加工烹饪,确保本地河虾的鲜美。”冯晓华做厨师已有20多年,他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秉持着高标准严要求,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店里中午客人相对多一些,遇到生意好还要‘翻台子’。”冯晓华说炒菜讲究火候,许多金华菜要大火爆炒才能保证食材的鲜嫩,炒出它的美味。上午11时开始,冯晓华基本就“下不来台”,必须等所有客人吃完才能休息。“后厨油烟大,不适合安装空调;用大功率风扇则会影响烧菜,因此厨师基本只能靠大量喝水来解暑。”冯晓华拿起毛巾擦了把脸继续开工,过油、调味、翻炒、抖锅……动作一气呵成,不到2分钟,他便完成了一道爆炒猪肝,装盘后送至餐桌。
在冯晓华的安排下,记者尝试炒一道空心菜,刚开始还没觉得什么,可试图颠锅时立刻露出了马脚:原来这个铁锅比家用锅重了两倍,单手根本拎不起。
一直觉得炒菜颠锅很酷,虽然平时在家也会尝试颠锅,但到了饭店后厨才发现,原来自己连最基本的技巧都没掌握。而在具体的炒制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遇到的不仅是手腕力量不足的尴尬,还有铁锅一离开灶台鼓风机便开工让火苗熊熊升腾(商用灶会自动补火加大供热,让菜肴更入味)的“炙烤”。一道蔬菜勉强炒好时,我的额头已冒出汗珠,厨师服里面的T恤也被汗水浸湿。
后厨3台灶具同时开火,锅底下的火焰肆意跳跃,后厨温度很快逼近40℃。每天中午和傍晚,冯晓华和他的工友们都得在灶台旁忙碌两三个小时。“天气热的时候,厨房里的温度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冯晓华一边继续手头的工作,一边向记者介绍。炙热的火焰不时从铁锅里蹿出,他的脸颊在火光映衬下显得通红,额头和鼻尖上的汗珠清晰可见,后背也被汗水湿透。
“厨师的工作很辛苦,但听到客人说‘好吃’,就是我们开心的时刻。”冯晓华说,厨师在高温下的坚守只是基本功,为了做出美味菜肴,除了高温“烤”验,厨师每天还面临被火烫伤、被油溅伤的风险。“每个厨师都是这么过来的,手上没几道疤,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掌勺的。”
下午1时许,最后一桌午餐客人离开,后厨安静下来。冯晓华和同事们迅速打扫卫生,擦拭灶台,见缝插针为晚餐做好准备。冯晓华脱下被汗水浸透的厨师服,又咕咚咕咚灌了半瓶水。“现在能坐下来喘口气,离开灶台猛火有个电风扇吹着比什么都舒服。”他说,自己的衣服每天至少要换两次,有时候脱下来能拧出半碗水。
下午4时之前是冯晓华和同事们的午休时间,如果家里没什么事,冯晓华会在包厢里休息一下,不过因为家里还有老人孩子,所以午休时间他经常会回家看看。“做厨师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别人吃饭我忙碌,别人休息我上工’的节奏,虽然工作辛苦,但每个月有近万元的收入,支撑了一家人的开支,心里才踏实。”
“每年7—9月,是我们厨师最‘难熬’的日子,一天班上下来确实比较辛苦。”谈及高温下工作的体会,冯晓华坦言,“每天和灶台、油烟、噪声打交道,这就是大部分厨师的真实写照。任何一份工作都不容易,既然选择了厨师这份职业,就要好好干。今年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我们做好后厨工作就是对老板最好的助力。”
厨师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将对美食的热爱、对烹饪的敬畏融入一道道菜品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在社会大舞台上发光发热。
厨师最怕的不是高温,而是客人说“不好吃”。每一道菜背后,是厨师在高温下重复几十次的颠锅、调味,他们用对火候的精准把控,对食材的用心对待和四季坚守,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平凡的付出,让每一个走进饭店的人都能在高温天里吃上一道美食,感受一份暖意。正是这些在高温下坚守的身影,让城市的烟火气更加浓郁,也让我们在品味美食时,多了一份对劳动者的敬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