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08:40:55
来源: 无
“老年人的新机遇 超火AI人工智能课”“零基础入圈宝藏行业”“打造爆款账号,助您迅速变现”。随着AI领域的快速发展,网络AI培训日渐火热。一些不良“AI培训机构”将手伸向老年人的腰包,诱导老年人参加AI训练营,兜售高价课程。
近日,市民何先生致电市新闻传媒中心热线83186666反映,他83岁的父亲掉进了“用AI赚钱”的陷阱。
“我父亲最近迷上了AI培训,被卖AI课程的人‘洗脑’了,买了2680元的AI实战训练营课程,说自己要跟上时代潮流。”家住金华开发区西关街道寺后皇社区的何先生说,他了解后发现,这个所谓的AI培训,其实很简单,还不如下载豆包AI,免费且用途更多。
对此,何先生的父亲说,平台老师传授的不仅是AI操作技能,还能挣钱。
“叔叔阿姨们虽然退休了,但结合工作经验与AI技术,完全可以开启职业第二春。”“今天有同学私聊我说,看其他同学开始有收益了自己怪着急,思来想去还是想多和你交代一下。”……这些话术不断出现在何父与培训老师的对话里。为此,何先生劝父亲“当心套路”,反被倔强的父亲教育,“现在都AI时代了,不主动学习就是不思进取”。
无奈之下,何先生报警求助,由民警为父亲进行科普。
市民范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家庭群里看到刚退休的父亲发来链接,花2980元报了AI课。“哪知道课上是教老年人写小说、短视频带货等。”对此他质疑,这些所谓的老年人AI课,其实就是把卖给年轻人的课稍作改动,换汤不换药。
“人工智能课对于年轻人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提高养老质量,两者不一样。”范先生认为,市面上相关AI课程鱼龙混杂,老年人无法分辨好坏,花冤枉钱的不在少数,所谓的“知识付费”期待有效监管。
7月30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搜索AI课程,相关投诉达5453条。其中有一个投诉称,课程与直播完全不一致,三天课程两天在卖课,诱导消费者购买课程;199元购买的“工作流”打开全都用不上,还公开说要升级4980元套餐才答疑。
记者梳理发现,卖家向老年人“圈钱”的一般套路是:首先,话术中制造各种焦虑,以免费或1元试听课吸引关注,利用老年人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宣称学习AI有助于保持思维活跃度,避免与社会脱节;接着,通过虚假案例如“学完月入万元不是梦”等内容,让老年人信以为真;随后,采用“饥饿营销”策略,以“名额有限”等话术逼迫老人冲动消费;最后,一步步掉入陷阱。如果感觉不满意,想退款就难了。
“现在有很多人打着AI免费学习的幌子,可你进去听两天课就开始各种收费了,告诉你AI怎么赚钱,然后内容没有一点含金量。”从事短视频制作的陈先生说,AI实操培训正从早期面向大学生和白领阶层转向普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多以轻松变现、高收入副业为诱饵,传授的秘籍、攻略多半是网上早就有的内容,所谓的变现截图也无法证实。事实上,许多AI创作的图文、视频作品同质化严重,容易被平台识别,一旦平台把账号判断为AI创作,可能会被限流。消费者如果对AI创作感兴趣,很多大模型AI应用平台都有对应的免费课程,可以直接去练习,避免被割韭菜。
浙江金奥律师事务所洪慧英律师表示,夸大宣传的AI培训课程忽悠老年人,涉嫌虚假宣传,属于违法行为。面对乱象,她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广告所诱导,要理性消费、放平心态,既要拥抱时代,也要避免落入消费陷阱。如果确需购买学习,要仔细阅读培训合同。同时,子女也要多关心父母,主动为父母筛选优质课程,从根源上斩断诈骗链条。
另外,社交平台也应尽到自查义务,及时制止虚假宣传行为,建立AI培训广告“适老化”审核机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以技能等培训为目的的相关培训机构是需要有资质的。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培训机构协商退款,也可向消保委等投诉举报。对于涉嫌诈骗等违法行为,应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洪慧英认为,希望拥抱新科技的老年人,不该成为AI时代的“韭菜”,他们的需求值得被正视。老年大学、社区开设AI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掌握AI知识,避免上当受骗。
“老年人有需要,我们社区也会进行相关培训。”寺后皇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老人的需求,社区学校已开展主题为“AI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课程,教老人下载AI软件,以及如何通过AI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获取健康知识、学习烹饪技能、听音乐、看视频等。不少老人将AI应用到日常生活、社交,以及健康管理中,比如写回忆录、做旅游攻略、列课程提纲、分析身体数据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