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03:37:04
来源: 无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纪念邮票正式发行。在建军98周年之际,这套邮票展示了各时期1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形象,其中第二枚邮票是《董存瑞——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最光荣》。77年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金华市区郑振乾老师家中,一封封尘封了60多年的书信,讲述了他与董存瑞家人之间一段鲜为人知的“亲情”故事。
郑振乾让家人拼出来的“全家福”(从左到右分别为:郑振乾、董存金、董全忠、孙珍、董存瑞、董存梅)
鸿雁传情与英雄成一家人
董存瑞的事迹在中华大地广为传颂,英雄的壮举深深震撼着一颗年轻人的心。
“因为我与董存瑞是同一年出生的,董存瑞19岁就壮烈牺牲,我心情非常悲痛。”96岁高龄的郑振乾是浙江江山人,1929年3月出生,比董存瑞大7个月。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建德地委组织部、浙江省委党校、金华五七干校、金华市委党校等多个单位工作。
2021年6月15日,郑振乾和老伴一起与董存瑞侄儿董继先视频通话
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郑振乾开始收集与董存瑞有关的信息。1956年8月的一天,郑振乾在报纸上看到董存瑞父亲董全忠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心情非常激动。他鼓起勇气,提笔给董全忠写了一封信。
“我主要说了自己的情况,同时非常想了解董家的情况,尤其是想了解更多有关英雄成长的故事。在信中,我还表达了想认董存瑞父亲为义父的意愿,最后还希望能收藏一张他们的全家福。”尽管第一封信寄出去已整整69年,郑振乾老人对信里的内容依然记得十分清晰。
令郑振乾意想不到的是,董存瑞父亲在收到信的第二天,就给他回了一封900多字的信。
1956年8月16日郑振乾收到董存瑞父亲董全忠的第一封回信
亲爱的振乾:
近来你的身体健康吧!我在8月15日收到你的来信,当时感到非常高兴……虽然我的年纪很大,但是身体非常健康,我在社里担任副社长,工作非常忙!
先把你存瑞哥(弟)少年的情况告诉你吧!1943年,抗日根据地南山堡村组织了儿童团,他被选为儿童团团长,(那时才)13岁,带领儿童团非常负责任……有一次,有个大的孩子不服从董存瑞的指导,要上来打他,他马上拿起木头作(做)的刀和手榴弹:“你起什么哄……把你那个脑袋砸个窟窿!”那个孩子害怕,赶快入了队。这件事被组织儿童团的区委书记王平同志知道了,就找董存瑞。董存瑞觉得这回一定要挨批评了。王平同志了解情况以后说:“你做得对,当团长就该负起责任!”董存瑞这才喘了一口气,王平又对他说:“可是你做得不太对,他也是咱们的同志,应当用好一点的话去说。”他心里明白了,对敌人要恨,对同志要亲。
那时候离南山堡二十里路的沙城住着日本鬼子。有一回,特务来南山堡搞情况,正赶上董存瑞背着木头刀在放羊,那特务说:“你拿大木头刀也能打日本鬼子吗?”董存瑞把眼一翻:“你就看见我一个人,八路军可多了。老百姓也没有不打鬼子、不打汉奸的!”特务听了又怕又羞,抬腿便跑了。南山堡的儿童团受了王平同志的很多教育,教唱歌,又讲故事。董存瑞从小心里种下了英雄的种子。
1945年春天,董存瑞听到不幸的消息,王平同志被叛徒出卖,和另外一个同志跟敌人战斗到最后,宁死不屈,直到牺牲。这时董存瑞流泪了,同时也想到:王平同志不仅会讲故事,而且在面临危急的时候,能牺牲自己。英雄的榜样,在他心里扎了根。
董存瑞16岁就参加了自己的部队。有一回,他被鬼子抓到沙城去修工事,他这时想出来种种好办法,预备了一个玻璃瓶,装满水,监工一来就把水往脸上倒,假装汗珠,满头大汗。监工一走,他让大家歇着不干,唱着英雄的歌——狼牙山五壮士。他小时候就这样勇敢。
另外,董存梅和董存金已经投考上初中了,9月1日就开学了。
(下次再把照片给你寄去,好吧。)
你的爸全忠
8.16
郑振乾激动地一口气读完这封信,之后又反复阅读。董全忠在信中不仅讲述了董存瑞小时候的故事,而且还答应下次给他寄照片。更令郑振乾感动的是,信的最后落款竟然写着“你的爸全忠”。显然,董存瑞父亲已经接受他在信中贸然提出认义父的请求。
随后,郑振乾马上给董全忠回了一封信。没过多久,他又惊喜地收到了董存瑞父亲的第二封回信。
亲爱的振乾孩儿:
你的来信收到了,我读了以后,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现将你不知道的情况告诉你一下吧:存梅,今年18岁,共青团员;存金,今年15岁,少先队员,他们在今年投考怀来初级中学一年级学习,他们的成绩都很好,身体很健康,尤其在学校各方面都很有进步,团、队工作也做得很好,所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
你在信中谈到,我是否同意做你的义爸爸。我衷心接受你的要求,我很同意做你的义爸爸,今后我们的情意更加深厚,更加巩固。
为了我们相互认识和留念,特把我的和你妈妈的、存梅的照片寄去三张,希你查收。关于我们全家像现在没有,存金的也没有,所以不能寄去……以后来信时,把你的照片寄来一张吧!
英雄的父亲:董全忠
1956.9.6
这封只有500多字的信,郑振乾反反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虽然董家与千里之外的郑振乾从没见过面,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最令郑振乾感动的是,董全忠夫妻俩的照片背后写了一句“赠给亲爱的孩子留念”;董存瑞母亲孙珍的照片背面还写了“你的义妈妈”。董存梅在自己的照片背面写上“赠给亲爱的哥哥留念”,三张照片的落款时间分别是1956年9月4日和6日。
“从照片背后的落款看,他们为了这三张照片,前后至少找了三天,他们真的太有心了!”
情深义重保持通信十多年
因为董存瑞父亲识字不多,不太会写信,他希望郑振乾能给读初中的董存梅和董存金姐弟俩多写信。
郑振乾当年收到的董存瑞父母亲和两个弟弟妹妹的照片
董存瑞父母亲寄给郑振乾的照片
董存梅1938年出生,比郑振乾小9岁;董存金1941年出生,比他小12岁。董存梅在信中说,他们家共有6个兄弟姐妹,除了她和哥哥董存瑞、弟弟董存金外,还有3个姐姐,由于家里太穷,3个姐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去当了童养媳。从此,郑振乾对董家姐弟更是关爱有加,平时还经常给他们寄图书。董存梅的几封回信中也都提到了这些事情。
亲爱的郑振乾哥哥:
你的来信收到了,内容明白,并且收到你给我寄来的两本书,还收到你给我寄来的6张照片。
我看到你给我寄来的两本书,对我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啊!我真感谢你对我的帮助呀!
我在学校里一切都很好,学习成绩也很好,在本校担任团委的宣传委员,我们学校里共有500多名青年团员,我在廿班学习。我现在得到了学习机会,一定要好好学习,刻苦用功,积极工作,团结同学,使我成为一位智德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未来建设者,来完成我哥哥未完成的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可爱的祖国……
我父亲经常到省里、县里去开会,工作非常忙……
你的妹妹 存梅
2.9 晚
1957年2月14日,郑振乾收到了董存梅的这封回信。千山万水隔不断“亲情”,董存梅为有这么一位热心大哥而自豪。
走上工作岗位后,郑振乾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好习惯。在当天的日记中,他写道:
晚上收到存梅妹妹的来信,我是何等高兴!她告诉了我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的人们给她家写信……我感受到了作为董存瑞烈士的亲人的光荣,也感到革命劲头更大!
从一封封书信和一篇篇日记中,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超越亲情的爱。
郑振乾哥哥:
你忙吧?工作顺利吧?因全家合影和我哥哥的遗像都没有洗好,没有办法,只能把存金弟弟的单人照片寄去一张,作为留念。我们家中很好,我们的学习也不错,请你放心吧……
在这封信中,郑振乾又收到董存金的照片,照片背后写着“赠给振乾哥哥永久留念。小弟存金”。郑振乾说,这是1957年董存金拍了照片后,特意让姐姐寄给他的。
3个月后的8月28日,郑振乾又一次收到董存梅的来信。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晚上收到存梅妹妹的来信,这次来信给我寄来了10张美丽的图片。信中说,这是给我和洪娟(郑振乾未婚妻)结婚的礼品纪念,这是多么有意义啊!特别在每张小图片的后面都写有不同字体的“革命伴侣”……
在董家人的美好祝福中,1958年,郑振乾与姜洪娟喜结连理,开始新的生活。得知义子要结婚,作为义父的董全忠特意给他寄了10元钱,还有满满一袋花生。结婚第3天,郑振乾就给义父一家寄去了5包喜糖,还有1只金华火腿和4袋金华酥饼,并把两人的结婚照装在一个信封里,一起寄过去。邮寄的时候,郑振乾还特意在信封里夹了20元钱。
没过多久,董全忠一家就回信了,义父在信中说,“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我们,现在家里什么都有,你的弟弟妹妹也长大了”,随信还退回来20元钱。董全忠说:“你们刚组建家庭,今后一切都需要花钱。”
一年后,董存梅姐弟俩也中学毕业了。随着工作日益繁忙,郑振乾与董存梅姐弟俩的书信越来越少,但彼此之间的友谊并没有被时间冲淡。
郑振乾回忆,1968年6月5日他收到了董存梅的一封来信,当时他正好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锻炼,所以当时董存梅的信也是寄到杭州的。后来郑振乾调到金华市委党校工作,而董存梅已被分配到北京,各自都组建了家庭,有了小孩,加之工作忙,两家人的联系越来越少。
十几年前,郑振乾让女儿郑萍把董家赠送的几张照片拼起来,再把自己和董存瑞的照片拼上去,拼成了一张“全家福”。这张特殊的照片,至今珍藏在老人的书房里。
继承遗志红色家风代代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4月份开始,原金华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市文明办、市妇联和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百场烈士故事会”系列活动。郑振乾老人在烈士名单中,发现有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名字。他马上打电话联系上了记者,希望能帮忙打听董存瑞家人的消息。老人特意从家中找到珍藏60多年的书信,还有4张董家的照片。这些泛黄的照片和书信,诉说着他与英雄一家曾经的故事。
董存瑞侄子董继先担任义务讲解员
孟祥斌烈士的妻子叶庆华是“百场烈士故事会”的讲述人,全程参与这个活动。得知这一情况后,她随即通过河北省怀来县委宣传部,帮忙联系上了董存瑞侄儿、董存金儿子董继先。2021年6月15日上午,郑振乾与董继先终于在视频中见面了。
“这是你爷爷吧?”郑振乾老人拿出泛黄的照片。
“是的是的!就是我爷爷。”董继先告诉郑振乾伯伯,1992年爷爷就去世了。
“这是不是你姑姑?现在她在哪里?”郑振乾又拿出董存梅的照片问。
“就是我姑姑,这张照片我都没有见过。”董继先说,姑姑董存梅后来定居北京,已经80多岁,这些年身体不太好。
“这是董存金吧?”郑振乾又从信封里找出一张黑白的一寸照。
“是的,就是我爸爸……”董继先一眼就认出了年轻时的父亲。
“你爸爸现在身体怎么样?”郑振乾非常关心董存梅和董存金姐弟俩的情况。
董继先一五一十地告诉郑振乾家里的情况。董存瑞牺牲后,他们全家继承遗志,在各自岗位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父亲董存金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南山堡、县面粉厂工作,后来当村党支部书记,几年前去世了。
“父亲的学习很不错,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他毅然放弃保送上清华的机会,竭力赡养爷爷奶奶,拉扯我们四个兄弟姐妹长大。我们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继’字,分别叫董继先、董继英、董继红、董继华,寓意将先辈的精神和遗志传承下去。”董继先告诉郑振乾,姑姑董存梅育有一儿一女,退休前在国家民政部工作。
几十年来,董存梅一直都在以实际行动宣传践行董存瑞精神,教育两个孩子要像舅舅那样坚强勇敢,将来不论干什么,都要把党和人民放心头,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儿子艾冬原先是北京市公安局12345“接诉即办”分中心负责人,2020年2月15日,因操劳过度突发脑出血倒在工作岗位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5岁。
“红色家风是永不熄灭的火种,他就像舅舅董存瑞一样,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我们家族的红色基因,在他身上得到最有力的传承。”董继先说,表弟艾冬做人非常低调,从来不跟别人提及董存瑞是自己亲舅舅这件事,但舅舅的英勇事迹一直激励着他。姑妈也总是叮嘱他要好好工作,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更不能给舅舅丢脸。
血脉里始终流淌着的英雄基因,艾冬从警25年,始终扎根一线,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8次,2019年被评为“首都公安法制之星”。艾冬牺牲后,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艾冬和舅舅董存瑞,两人跨越72年,完成了一次波澜壮阔的英雄精神接力。
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有一座烈士陵园,长眠着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19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象征着董存瑞19载青春年华。
“您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哥,您是妹的骄傲;妹也是烈士的母亲,您的外甥像您一样让我骄傲!”2023年10月5日,董存梅手捧鲜花,在家人的陪同下缓缓走进董存瑞纪念馆,在哥哥的纪念碑前,久久不愿离去。
红色家风,是血脉中流淌的信仰之光。董存瑞的家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董存瑞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位英雄的事迹,用忠诚与奉献书写家国情怀。
郑振乾在看董存瑞家人寄过来的照片
董存瑞弟弟董存金一家合影
董存梅的青年照和老年照
1968年6月5日郑振乾收到董存梅寄的最后一封信
郑振乾给董存瑞侄子董继先寄烈士纪念封
1970年董存瑞家人全家福中间两位: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母亲孙珍后排左起:弟媳张廷枝、大姐董存娥、弟弟董存金、妹妹董存梅前排左起:侄女董继英、侄女董继红、侄子董继先
2023年10月5日,在董存瑞纪念馆展厅1970年的全家福前,留下了这张时隔53年的照片。
郑振乾一家的全家福
2025年8月1日发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雄》纪念邮票,第二枚为董存瑞。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