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07:03:04
来源: 金华广福肿瘤医院
26岁的小张,身高1米6,体重只有42公斤,是千千万万在金华务工的年轻人之一。他单薄的肩膀上,扛着的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对家人的责任。谁也没想到,5月初的一天,他突然倒在路边,生命的齿轮在此刻戛然而止,又在医护人员的手中,重新艰难转动。
突遭重病,插管救治陷困境
被路人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后,小张被查出“疑似结核”,病情危急,医生当即为他插管维持呼吸。随后转至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结核科。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远在家乡的亲人措手不及,也让小张的生命骤然陷入了低谷。
转入结核科后,小张始终神志不清,还伴有躁动。检查显示,他的肺部感染严重,双肺弥漫性斑片,即便进行了呼吸支持治疗,皮氧饱和度也仅维持在80%-85%,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每一次监护仪器上跳动的数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敲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心上。
危象迭起,多症并发路难行
因病情持续恶化,小张被转至重症医学科结核专区负压病房治疗。这里的每一天,都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他的治疗过程异常艰难,抗结核药物疗效不佳,病情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气道炎症不断加重,大量浓痰阻塞气道,部分气道甚至出现了狭窄,呼吸成为了他此刻最大的难题。
胸部及脑部CT影像图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随后的CT检查中,医生又发现小张结核性脑膜炎。医生们立刻采取保守治疗,动态复查,同时还要全力控制抗感染问题。雪上加霜的是,他还出现了肝功能不全,只能一边攻坚结核病,一边同步进行护肝治疗。每一个新的并发症,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这是小张生命中的最凶险的一折。
家属望着躺在病床上毫无意识的小张,看着每天不断上涨的医药费,心里像被刀割一样。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治!”简单的一句话,字字千钧,是亲情最坚定的告白。医护人员也没有退缩,他们深知,自己肩上扛着的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和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
多科协作,三次会诊寻生机
面对这般复杂的病情,广福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团队没有选择“单打独斗”。他们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组织讨论,细致分析病情,反复调整方案。
第一次MDT多学科会诊,重症医学科联合结核科、呼吸科、心内科等科室,精准明确了抗结核和抗感染的核心方向;第二次会诊,针对结核性脑膜炎和肝功能问题,神经外科专家深度参与,进一步优化了治疗策略;第三次会诊,聚焦于气道狭窄和脱机困难的症结,制定了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
治疗过程中,医院考虑到小张家庭条件不好,始终坚持“既全力治疗,又尽力省钱”的原则,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药物和治疗方案。每天,医护人员都会耐心地和家属沟通病情,细致解释治疗方案,一点点缓解他们的焦虑。家属也全力配合,即便日子再难,也从未拖欠过费用,医患之间的信任如磐石般坚定。
爱与坚持,终见生命转机
一次又一次的方案调整,一轮又一轮的不懈努力。在历经了近两个月的艰难救治后,奇迹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发生。小张的神志渐渐清醒,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皮氧饱和度稳步上升,肝功能逐渐恢复,最终成功脱离了呼吸机。
当小张第一次能含糊地叫出“妈妈”时,守在床边的母亲瞬间泪流满面,所有的煎熬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值得。医护人员们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些日夜颠倒的守护,那些反复推敲的方案,终于有了最好的回报。
脱机后的小张,又转入了结核科普通病房。长期卧床让他的双下肢肌肉严重萎缩,瘦得只剩皮包骨头,连最简单的抬腿都异常艰难。但康复的信念在他心里扎了根,结核科医护人员更是为他量身定制了“康复作业”:“小张,今天先试着抬腿500个,慢慢加到2000个,咱们一步一步来。”
于是,病房里每天都能看到他咬牙坚持的身影。从起初躺着吃力地抬腿,到后来在家人的搀扶下,能从床边扶着站立1分钟,再到能挪着步子走几步,每一步都摇摇晃晃,却透着不服输的劲儿。查房时,结核二科主任吴晓茹总会笑着问:“小张,今天的‘作业’完成进度怎么样?”他总是喘着气点头:“还差一点。”
那段日子,他的坚持像一束光,照亮了整个病房。从搀扶下蹒跚挪步,到能颤颤巍巍地独立行走,当他第一次不用人扶,自己走完病房到走廊的短短几米时,眼里瞬间泛起了泪光。而守在一旁的医护人员,更是比他还要激动。“那种由衷的喜悦,像是看着自己的亲人跨过了一道坎,比自己做成了什么大事还要开心。”吴晓茹回忆道。
在进一步的抗结核治疗和日复一日的康复锻炼后,小张终于能正常活动、下地行走,眼神里重新有了光。就在前两天,他与家人一起,将两面锦旗,郑重地送到了广福医院结核科和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手中,这是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感谢。
从骤然倒下到逐渐苏醒,从危在旦夕到稳步康复,小张的生命之路经历了重大转折。这一路,有医护人员的专业与坚守,有家人的不离不弃,更有医院浓浓的人文关怀。正是这些爱与坚持,像一束束光,照亮了小张黑暗的生命旅程,让他重新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未来的路还很长,小张或许还会面临康复的挑战,但我们坚信,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他,会更加珍惜生命的美好。而这段锲而不舍的生命故事,也让我们看到:在疾病面前,爱与坚持,永远是最强大的武器。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