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08:11:02
来源: 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光的长河奔涌不息,冲淡了硝烟,却冲刷不掉刻印在民族记忆深处的荣光。
金华,曾是抗战的重要战场。这里的山水,见证过日寇的铁蹄与暴行;这里的土地,浸染过英雄儿女的热血与忠魂;这里的村庄与街巷,回荡着不屈的呐喊与抗争的号角。
历史不容遗忘,英雄值得铭记。那些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他们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是民族精神的丰碑。
80年,山河依旧;80年,烽火渐远。7月18日起,本报联合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金华市委老干部局,策划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的河山”系列报道。报道团队兵分多路深入金华各地,采访那些健在的抗战老兵,用笔和镜头记录老兵们眼中“我们的河山”,捕捉他们珍藏的烽火记忆。通过老兵们的故事,我们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汲取生生不息的前行力量。
“年轻人要爱国,要敬业,要自强不息,永远不要忘记历史。”昨天,在永康市社会福利中心,记者见到98岁的抗战老兵徐位青。他穿着一身迷彩服,精神矍铄,正在看《金华晚报》刊登的新一期“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的河山”系列报道,回忆不停在脑海中翻滚。
徐位青1928年出生,永康市西城街道马宅村人,在家中排行老大。“家里有几亩薄田,饭有得吃,家里生活条件算过得去。”徐位青说,要不是日军大肆侵略,他也许不会走上当兵这条路。
1942年,日军来到马宅,已经15岁的徐位青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突然就听见轰炸声,一架架低飞敌机在村子上空盘旋,日本兵冲进村子烧杀抢掠。”徐位青说,当时很多人逃到山里躲了起来,他没有逃,结果和好几个人一起被日本兵抓去充当壮丁。
日本兵在附近旅店住了五六天,一天晚上准备开拔。“当时身边人对我说,我是小孩,他们应该不会太注意我,到时候找个地方躲起来,等日本兵走了,我就可以回家了。”徐位青说,当时他躲在楼梯下的阴暗角落里,“当时天气很热,躲在里面就像蒸馒头一样”。
然而,日本兵并不打算放过他。为了找到他,日本兵还把房子的后墙全部推倒了。徐位青说:“我记得当时一个满口金牙的日本兵扑过来,一把掐住了我的脖子,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死啦死啦地干活’,过了好久才放手,差点窒息。”
“后来,我被安排到日本兵的一个重机枪班,当时一个日本兵交给我一个头盔、一枚手榴弹让我拿着。我当时在想,如果半路遇到中国军队,我就把手榴弹拉响,炸死几个日本兵。”徐位青说,他们沿着公路往武义、金华方向走,一路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当地百姓看到日本兵,全部往山上跑。
徐位青被日本兵带到武义县城后,他趁日本兵不注意逃了出来。“我跑到武义熟溪桥附近,看见对面山上也有日本兵,摆着重机枪,我就躲了起来。后来,我路过一个凉亭,又看到好几个日本兵在里面睡觉,枪撑在地上,我赶紧从凉亭后逃走了。”
徐位青逃回家后,时常看见日本兵来马宅骚扰,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有一次,一名日本兵佩着指挥刀,肆无忌惮地闯进村子,光天化日之下奸淫妇女。”徐位青说,他还亲眼看见自己的亲人被日军用刺刀残忍杀害,尸体就残忍地被扔在路中央。
种种亲身经历,让徐位青恨透了日本兵。
17岁时,他听说福建崇安有个第三战区战地失业失学青年招致站崇安训导所,专门招收沦陷区青年学生。“我一个叔叔徐朝龙先去了,后来他写信给我,我也去了。”后来,中国军队“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响彻大地,他毫不犹豫报了名,“当时那里有几百名学生,参军的只有20人,打仗是玩命的事情,很多人都害怕”。
徐位青记得,当时训导所还专门给参军的青年学生办了欢送会,送给每人一本笔记本、一袋牙粉,送他们去了江西上饶的第三战区知识青年从军集训总队。为了不给家里人添麻烦,他化名徐留昌。
谈及参军初衷,徐位青目光坚定:“当兵就是为了杀日本兵。日本人侵略了我们的国家,我从小最痛恨日本人。”
后来,徐位青成为中国青年远征军陆军208师622团第3营第7连第2排的一名二等兵。“战地条件苦啊,可部队首长教我们的口号,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咱们要往前看,别往后看。我们要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说到这里,徐位青眼含热泪,语气愈发坚定,“做人哪,不管到了啥时候,家国大义,一辈子都不能忘。”
在部队,徐位青碰到了叔叔徐朝龙,他从邵武军医速成班毕业,正好被派到622团,在卫生队当少尉司药。“遗憾的是,我没能在战场上和日本兵堂堂正正打一场。”徐位青记得,1945年8月15日半夜紧急集合,原来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大家庆祝了一夜。
“原本,上级指派我们208、209师到台湾接受日本投降,我们一路开拔到福州,临时又换别的师去了。”徐位青说,后来他所在部队接受安排转至吴兴,进行预备役干部训练,一直到1946年6月。之后,他去嘉兴青年中学读了两年半,解放军渡江了,学校就解散了。
当时,摆在徐位青面前有三条路:一是跟着国民党去台湾,二是继续留在嘉兴,三是回老家。他毫不犹豫选择回了永康,等到永康解放后,他在倪宅区人民政府(今属花街镇)化名徐耿,做过发动群众、宣传共产党、围剿土匪等工作。他说:“跟着共产党才有出路。”
之后,徐位青还去江西挖过矿、修过路,改革开放之后做过代课老师。回首往事,老人总是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党让他过上幸福生活,他会永远记党恩、跟党走。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