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0:28:28
来源: 无
近日,义乌市水务集团召开校企科技人才工作会议,交流分享校企科技人才经验成果,探讨下一步校企合作计划,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先机,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水务集团聚焦供排水主责主业及“双碳”等新领域,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党建+业务”双向赋能新路径。
红色引擎
驱动人才培育提质增效
党建的引擎,直接驱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水务集团党委持续整合校企合作平台资源和专业优势,形成“党委党校+产教融合”特色人才培育模式。通过打造“理论武装+专业提能+实践转化”三维培训矩阵,分领域、分层次开展精准化培育,目前已开展“AI时代背景下水务企业转型”“创新·企业长青之本”等各类培训11次。
在人才共育模式上,水务集团创新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即由企业技术骨干与高校导师共同指导培育硕士研究生,目前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开展“教授+工程师+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并相继与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本科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基地”“产教融合实践教育基地”,累计200余名师生、职工参加科研实践。
科技攻关
激活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跑出“加速度”。水务集团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相融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聚焦水务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党员骨干带头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人才优势,对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技术应用等业务开展科技攻关。
在关键技术领域,水务集团与多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的《再生水利用减污降碳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入选浙江省“尖兵”“领雁”计划,突破双膜工艺高能耗瓶颈,年节约成本超40万元。自主研发的精确加矾、智能工艺控制系统,实现制水精细化管理,千吨水电耗、矾耗、氯耗分别同比下降6.04%、21.26%、3.85%,年节约成本逾60万元。
另外,水务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杨鸿辉教授团队、中国计量大学屠国平博士合作共建博士创新站,开展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指标已达行业领先水平。与浙江工业大学李军教授团队合作开展“好氧颗粒污泥”生产性试验,雨天污水处理能力提高20%。与浙江师范大学余曼教授团队合作开展污泥好氧堆肥资源化研究,污泥资源化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果。与中国计量大学饶宾期教授团队研发的污泥在线含水率检测装置,提升脱水机房自动化水平;与浙江大学智慧绿洲共同研究MABR膜技术,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脱氮能力,实现节能降耗。
成果转化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水务集团紧扣绿色低碳和降本增效两条主线,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全年计划投入研发费用7000万元,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开拓数据资产入表、余压发电、“光伏+储能”、污水源热泵等市场化新赛道。5个模型数据产品成功上架浙江省数据交易平台,成为省内水务行业首批上架交易的数据产品;8个数据产品申请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的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实现数据资源化向数据资产化转变,实现入表金额1321万元。
在新兴业务领域,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清淤机器人已投用,预计年内业务营收200万元。16个光伏项目、3个储能项目和1个调节池余压项目正在推进中,投用后年节约电费2000万元以上。污水源热泵技术应用试点、双江湖净水厂VCS项目认定等工作也在有序开展,为企业开拓市场化新赛道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水务集团将持续紧扣省委关于“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部署要求,对标行业技术前沿,深化产学研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应用,优化人才成长生态,着力构建“平台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谋、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真正实现“校企同频、产教共振”,为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