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1:27:27
来源: 无
7月31日,金华一中2025届毕业生吴轩哲前往南京,将在空军招飞局南京选拔中心度过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别样建军节,并在短暂培训后搭乘空军派出的运-20前往长春报到。
今年全国空军自主招飞中,吴轩哲以高考687分(全省第677名)的成绩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有望进入清北班深造。人民日报官微、央视军事国防频道、浙江日报等媒体,对其进行了集中报道、点赞,成为这个暑假刷屏的“爆款”人物。
既要追求卓越的学业,更要胸怀家国的担当。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浙江省内最具红色基因的中学之一,金华一中是近年来报考军校人数全省最多的高中之一,粗略统计,这几年被军校录取人数占全省1/20,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人数占全省1/9。他们当中最为出名,且先后被央视、人民日报等大篇幅报道的,当属2017届校友徐枫灿与2022届校友孟诗妍。
科技报国,从军卫国。建校123年的金华一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文化基因与育人密码,让学生们前赴后继热衷追逐光荣而神圣的强军梦想?大思政教育点燃“我要为祖国做点什么”的内驱力,日复一日的自律与坚持锻造强健体魄,校史绵延的红色基因提供最深沉的精神滋养,五育并举的系统思维把祖国的需要刻进学生的青春骨骼——原来卓越与担当可以并存,原来学问与血性并不矛盾。
当育人目标与国家战略、人民需要同频共振,教育便跳出内卷陷阱,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青春也便不会迷航,呈现出一种高远格局。金华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方家鸿表示,学校多年坚持“大思政+大体育”的育人模式,让红色基因、家国情怀、科学志趣潜移默化影响着无数学子。他把扎实推进五育并举解读为德育铸魂、智育奠基、体育强身,并提炼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
“你们的选择是金中精神最闪耀的体现”
“军魂,是清澈的爱,是对中国的绝对忠诚,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担当,更是科技强军、制胜未来的智慧与责任,我们左手默默研究大国重器,右手持枪守护和平安宁。”
“勤奋、严谨、朴实、进取,你们的选择是金中精神最闪耀的体现。选择军校,就是选择了一条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光荣之路。”
传承报国志,共话金中情。“八一”建军节前夕,金华第一中学大思政“共铸军魂”专题活动飒燃开展,40余名刚考上军事、国防院校的准大学生精神抖擞踊跃参与。
1976届校友、海军工程大学原校长李安少将,2004届校友、国防科技大学青年英才赵翔大校,国防科技大学2025届毕业生阎拓等校友,与他们现场交流、视频互动,帮助新生们了解军校学习生活,以增强职业规划与从军荣耀感。
像这样的大思政课程,在金华一中已是常态。学校团委书记陈凯丽介绍,一直以来,学校利用大师资、大平台、大课程,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丽泽讲坛、学科思政、校友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思政教育嵌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8月初,我们马上要带学生去北京上海研学,参观航空航天实验基地等,帮助学生更好养成家国情怀。这几年,学校每年有40多人报考军工、警校,我觉得这跟学校开展大思政课程有非常大的关系。”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航工业集团成飞公司副总设计师洪建胜这几年都会回浙江特别是金华,为“国防七子”之一的母校西北工业大学作招生宣讲:“2024年西工大在金华招生37人,金华一中11人;今年一中6人,成为西工大‘总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生源校,而且我们的学生都发展得很好。”
校史馆内“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字赫然,金华一中校领导将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校史专著《明理躬行》及一套多款的金中校徽送给到场的优秀学子,希望他们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为学校争光,为国家奔赴。
金华一中党委副书记王怡说,思政教育是金华一中的鲜明底色,它不只出现在课表上,更“行走”在研学路上、丽泽讲坛里、校友返校的每一次分享中。当学生亲耳聆听学长学姐驾战机穿云破雾的故事,亲手触摸航天实验基地的国之重器,书本里的家国就不再是抽象符号,而成为可感可触的人生坐标。思政教育一旦与真实世界、真实榜样发生化学反应,就能点燃“我要为祖国做点什么”的内驱力,这比任何口号都更有穿透力。
“我要成为和你一样优秀的人!”
“吴轩哲同学,首先欢迎你加入我们蓝天方阵。祝愿你未来在追逐蓝天梦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早日和我们一起守护祖国的蓝天!”
7月17日上午,空军招飞局南京选拔中心主任陈华亮,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军校形象代言人王文毅一起,来到吴轩哲同学家中,专程送上空军航空大学录取通知书和空飞大礼包。
陈华亮表示,吴轩哲是近5年东部招飞录取的最高分,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现在空军武器装备加速更新迭代,欢迎更多优秀学子加入我们的英雄团队、英雄集体”。
吴轩哲当着王文毅的面表态:“我要成为和你一样优秀的人!争取早日飞上六代机,当上宇航员。”
吴轩哲从小成绩优异,初中时就喜欢空气动力学,会和同学聊太空、宇航员等话题,看到新闻里火箭发射等画面就会热泪盈眶,进入高中后从军报国的志向日益明确且坚定。
班主任王云说,吴轩哲文化基础扎实、身体条件优异,正是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他高考数学146分,全校第二,物理化学都是98分,当飞行员能发挥他身体与智力的双重优势,也可以更好地融入航空航天的高科技趋势。”
同时,金华一中2017届优秀校友、写进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徐枫灿——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军队形象代言人,也是吴轩哲逐梦蓝天、选择军校的有力加持。
这几年,和蔼可亲、英姿飒爽的徐枫灿多次回到母校金华一中,和学弟学妹互动交流,飒爽英姿引发“追星”热潮。今年2月,徐枫灿还到一中给学弟学妹们展示飞行员的训练技巧。
对“吴轩哲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见面,更是一次近距离接触榜样的机会,一种激励,一种军营梦的传递。毕业生高庆荣(今年高考671分)填报志愿时优先选择国防科技大学,被陆军工程大学录取的傅予喆同学也表示,学姐徐枫灿对他们走从军报国之路影响很大。
2022年7月16日,金华一中毕业生孟诗妍收到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所大学也是孟诗妍父亲孟祥斌的母校。15年前,28岁的孟祥斌因为救人而英勇牺牲;15年后,18岁的孟诗妍与父亲成了校友。
长大之后我就成了你。2022年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时,孟诗妍说:“(进入军校后)先完成学业,再加入爱心远航,和他们一起去资助学生。我想找到自己的信仰,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方之地,就想着自己怎么过,要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命运连接起来。”
2021年4月15日,孟祥斌烈士遗孀、“为烈士寻亲”公益活动发起人叶庆华来到金华一中巡讲时,以“英烈”为关键词,给师生们上了一堂内容生动鲜活的思政课。“教育是为了成为自立、有独立灵魂的人。没有天生的英雄,每个人都是平凡中的英雄,只是在祖国需要、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在危难时刻作出生死抉择。”
红色基因百年绵延,报国力量“硬核”激扬
金华一中是一所极富红色基因的百年名校,历史上有邵飘萍、雷烨、钱兆鹏、吴复夏、贾南坡等著名校友,他们都在追求真理、坚守信仰的道路上献出了生命。学校还涌现出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方豪、《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者陈望道、诗坛泰斗艾青、著名史学家吴晗、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著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硬核”金中始终注重红色基因的传承,一代又一代“金中人”背后是不变的志节、高远的抱负,更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与理想。正如吴轩哲所说:“每次路过校史长廊和参观校史馆,都会让我热血沸腾;我无数次被金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感染,被灿若群星的优秀校友所感召,立志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从不断被刷屏的女飞行员徐枫灿到今年空军招飞全国第一的“爆火”,其实,金华一中培养的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中,就有三位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先驱、开拓者与奠基人,为万里长空谱写了华丽篇章。他们就是我国著名力学家、航空教育家、西北工业大学原校长季文美,飞行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陈士橹,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机械动力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黄文虎。
黄文虎在一次讲座中对哈工大学子说:“在大学里,除了获得‘扎实基础’这粒种子外,还需要获得‘学会做人’这一粒种子,只有好好抓住这两粒种子,才能孕育自己以后人生的茂密森林。”
金华一中政教主任年碧宏特别提到了学校德育中的高三班级命名活动。为鼓励学生了解、学习优秀校友,提炼红色文化基因,高三(3)班班主任王云就和全班同学一起研讨,将班级取名为“步夏班”——取自坚信“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科学家老校长胡步蟾和积极投身抗战的飞行员校友吴复夏,希望全班以自信从容之姿步入高考之夏,频传收获之喜;同时更当以老校长的科学信仰与军人的爱国热忱,勉励自己学好知识、报效祖国。
到军校不仅可以磨砺军事本领,也同样可以钻研科学技术。像吴贤盛老师班里,今年就有4名学生被军校录取:黄瑞扬是空军航空大学飞行技术专业,曹云天是陆军兵种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刘思哲是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工程专业,傅林盛是海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与军事国防相关,更具神圣感、使命感”。
吴贤盛说,学校有很多常态化活动与抓手,将红色基因、家国情怀传承好,像高一年级远足毅行,2.5万米的距离恰似一场“长征”,给学生们“坚持就是胜利”的鼓励;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学生们都会铿锵宣誓:“我是中国人,我热爱中国;我是金中人,我热爱金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1996年迁校八一南街开始,冬令时每天13时15分—13时45分、夏令时每天19时—19时30分,是金华一中学生雷打不动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时间,迄今已坚持29年。
“百年名校担负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责任,栋梁之材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是看一个人的视野、境界和家国情怀。”校长方家鸿表示,金华一中有这方面的优良传统,在电视机没有普及前,就开设了读报课、时评写作,不断触动、激发学生关注社会与生活,避免泛泛而谈、言之无物,激励着一批批学生在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以实际行动表达拳拳爱国之心。
重视体育运动,强健体魄方能更好报国
空军招飞“万里挑一”,拼的不只是视力、耐力,更是日复一日的自律与坚持。如果说大思政教育在学生心底播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那么精准而系统的体育训练,便是让这粒种子破土抽芽、茁壮成长。
在金华一中校园里,每天下午3点到3点半,是雷打不动的运动时间,学校会播放激情澎湃的音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去锻炼。学校还推行“阳光乐跑”项目,每周让学生环校跑打卡。今年同样考进空军航空大学的黄瑞扬同学,最后一学期每天跑步三四公里,不仅提升体质更磨炼意志,假期里同样享受着这样坚持的快乐。他说,自己一直非常欣赏“无体育,不清华”这句口号,因为体育最能锻练学生强健体魄、培养健康人格和团队精神。
其实,吴轩哲出众的身心素质,还与从小坚持的游泳训练密不可分。他是婺城区游泳队队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常年训练,对自己要求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地步。他初中时拿过省赛前三,高二时“忙里偷闲”拿下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被教练马群英赞为“泳池劈波斩浪,考场乘风破浪,完美诠释泳者无敌、智体双全的青春风采”。
据《明理躬行》一书所载,从20世纪20年代起,军国民教育作为“五育”之首,在金中主要体现为国防军事教育和体育运动,从表面上看是“强健身体以扬武”,其深意则在于外侮日深、时局阽危下“以使吾民族有发扬蹈厉之精神,勇敢振奋之气概,以求达其国内之安全,俾世界日臻和平者也”。
金中军事教育成绩之进步,除了学生逐渐养成“军人之习惯与献身殉国之精神”,还与学校长期以来重视体育运动、锻炼学生体格有关。1923年《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学则》中就有“体育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升学或毕业”的规定。1925年王质园出任校长期间,七中越野赛跑成绩之优声闻全国。1927年方豪掌校后,金中体育运动开始兼顾“普及”与“提高”,尤其注重普及。
金中重视体育运动的传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方兴未艾,强健体魄是学校送给学生的珍贵成人礼。运动贵在坚持,幸在繁重的学业中、在琐碎的细节里,完成对身体的长期“投资”。当部分高中学生埋首题海时,金中学子已在跑道上、在器械旁,为自己的强军梦、强国梦而积蓄澎湃能量。体育在此超越了“副科”地位,成为通往报国之门的关键赛道,也让“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育人成才理念落地生根。
【后记】
方家鸿表示,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将个人志趣融入国家需求。五育并举不是简单拼盘,而是价值排序的再确立——德育定方向,体育打底色,智育提供方法论,劳育美育涵养完整人格。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手握星辉、心有家国的新一代;唯有如此,学生的分数不再只为“上岸”,体能不再只为达标,而是统一服务于强军梦、强国梦。
当越来越多的青年把军营、警营、实验室、车间作为人生第一站,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才能由纸面走向大地。正如《金中之歌》所唱:“五育并举,李白桃红,洪钟大吕邹鲁风;治教有方,素质推崇,人才辈出建奇功。”亦如《金中校歌》所吟:“矢志不渝,书声琅琅,五育并举,桃李芬芳,我们金华一中报国意志强如钢。”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