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兰溪   正文

新农人登场重塑现代农业价值链

2025-08-01 17:38:17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张婧

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刻板印象被彻底颠覆,兰溪的田野正被一群年轻人改写规则。他们用物联网、无人机、直播电商构筑起新农业生态,让传统农产品身价倍增,更带动上千农户共奔致富路——这是兰溪农创客群体交出的乡村振兴新答卷。

智能大棚里的“手机管家”

在白露山枇杷园里,周毅涛正指挥工人重新搭建大棚,“新的大棚搭配了不锈钢水槽,能更有效减少大雨天雨水堆积对棚顶的损害。”周毅涛说,新大棚棚顶弧度相较于原来会更高一些,升降电机也更好运作,这样能更好维护棚内的果树,更方便管理。2023年,这名27岁的设计师携妻返乡,将父亲经营的传统果园升级为智慧农场。投入建设的兰溪市首套枇杷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预警冻害、裂果风险,50亩枇杷彻底告别“靠天吃饭”。严控品质的精品枇杷单果售价达150元/斤,透明包装盒内附赠的湿巾,悄然化解食用粘手的消费痛点。2024年夫妻俩入选部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今年15吨产量带来百万元产值。望着延伸产业链的枇杷膏生产线,周毅涛目光坚定:“下一步要带着长三角金奖枇杷闯海外市场。”

订单农业催生专业合作社

兰江街道的无花果树下,洪卫平抹去额间汗珠,笑意漫过晒红的脸颊。2020年成立的洪姐无花果专业合作社,已凝聚百余农户,500多亩基地实行统一种苗供应、保价回收。在科技部门牵线搭桥下,农科院专家带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灌溉施肥全程精准控制。合作社通过与鑫荣懋网络平台合作,产品销往香港、澳门等地,2022年度为合作社增收超1000万元。2024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更让洪卫平欣慰的是,18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从事采摘包装,年发放工资超500万元。“政府搭台,农户唱戏,现在亩均收入稳稳过万。”她的脸上止不住笑意。

短视频架起葡萄出村路

“阳光玫瑰葡萄即将开园,老铁们点点关注!”在香溪镇豹山村的葡萄架下,95后潘晓婷举着手机穿梭藤蔓间。2021年辞去企业工作回乡的她,将父母经营20多年的葡萄园搬上抖音。10余亩阳光玫瑰和夏黑品种葡萄,经短视频引流后身价倍增。“夏黑葡萄走社区直送,阳光玫瑰葡萄做精品礼盒。”差异化营销让这个家庭农场预计年收入突破30万元。父母负责种植管理,女儿专注电商运营,两代人分工协作中,传统农场的销售半径从田间地头延伸到千家万户。

无人机编织低空经济网

“准备起飞!”随着徐跃的指令,三架植保无人机掠过青青稻田。2017年返乡创业时,他花6.5万元购置的首台无人机尚无摄像功能,全凭母亲持对讲机当“人肉导航”。“创业初期,用无人机两天喷完400亩地,顶得上30个劳力。”徐跃说。如今团队已拥有10余名专业飞手,20余台设备,年服务农田超10万亩。智能设备可自主规划喷洒路线。转型为大疆代理商后,他建立的培训基地累计输出近500名飞手。“低空经济正打开万亿市场。”徐跃调试着新设备介绍,持证飞手起薪五六千元,资深者月入过万,无人机正成为新农人标配。

政策春风吹暖创业沃土

在兰荫新村的“共富工坊”里,农创客们围着技术员学习直播技巧。兰溪市创新推行的“属地管理”清单制度,将农产品培育、展销等事项精准下沉。街道党工委牵头组建合作社,选派青年党员对接大户,电商培训孵化出200余名本土主播。洪姐合作社通过政策扶持打通港澳市场,2022年增收超千万元;周毅涛的智能大棚获设施补助后,带动全市枇杷设施栽培增长30%。

当最后一架无人机降落在晚霞浸染的田埂,兰溪1200名农创客的耕耘故事仍在续写。从周毅涛手机操控的智能大棚,到潘晓婷镜头里的葡萄园,从洪卫平的订单农业到徐跃的无人机编队,科技与土地碰撞的火花,正照亮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