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盲人锁匠用指尖“看见”每一把钥匙的纹路

2025-08-02 14:13:55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蔡文洁/文 张辉/摄

在磐安县城内有一名特殊的“开锁大王”。他虽双目失明,但自立自强,一句“能养活自己,就是我的体面”,让他坚守街角35年,用指尖“看见”千万把钥匙的纹路。他就是“盲人锁匠”陈月新。

走进磐安县安文中街24号,几平方米的小屋内,头顶挂满了钥匙胚,切割机与锉刀整齐摆放在木桌上。这个连招牌都没有的摊位,却是不少磐安人心中的“钥匙宝库”,这里就是陈月新的锁铺。

陈月新今年75岁,在他7岁那年,一场麻疹和高烧让他双眼失去光明。长大之后,为了养活自己,必须学一门手艺。“最开始的时候,我编过草鞋。”由于看不见,陈月新一天只能编一双草鞋,卖一两毛钱。之后,陈月新还做过木料加工生意。

1990年,陈月新看到配锁行业生意不错,便托去杭州的朋友带回一台机器。“那台机器60多元,拿回来之后我上手试了一下,觉得不难。”陈月新手的灵敏度异于常人,别人用眼睛看锁孔,他就用指尖当眼睛,把每款锁的簧片结构摸成肌肉记忆,基本可以做到分毫不差。

刚开始配钥匙的时候,大家都不相信盲人能干这个活,经常有人提出:“你眼睛看不见,怎么配钥匙,能打开门吗?”陈月新拍着胸脯说:“放心吧,打不开拿回来,包售后。”

有一次,客人拿回来6把钥匙,说打不开。“为了搞清楚问题,我琢磨了一晚上没睡觉,终于在天亮的时候搞明白了。”陈月新说,经过反复试验,他发现问题主要出在机器规格上,导致钥匙的口子没对准。陈月新对机器重新进行了改造优化,之后配钥匙出现的失误变少了,陈月新的口碑也越来越好,最热闹的时候,一天要配100多把钥匙,饭都没时间吃。

“有一个工程队的负责人,第一次来找我配了10把钥匙,回去之后发现全都很好用,之后又拿了70多把钥匙过来配。”聊起自己的手艺,陈月新并不自夸,只是非常认真地告诉记者,做这些细致手艺要保证质量,不能马虎了事。

“陈师傅,帮我配一把钥匙。”采访间隙,一名老熟人前来。只见陈月新将递来的旧钥匙夹进机器,启动开关,咔哒一声,刀片飞速旋转。他的手摸着切割部位,不时微调旋钮,控制深度。片刻后,新钥匙出炉,再拿锉刀细细打磨边角,动作轻巧得像在雕刻一件艺术品。30多年来,陈月新看不见光,却用一把把钥匙,打开了生活的尊严,也锁住了一代人的记忆。

在陈月新这里,盲人、哑巴等残疾人来配钥匙,都是免费的。“别人有困难,能帮一把是一把。”不仅如此,20多年前,陈月新还资助过困难学生。当时他了解到金东区曹宅镇有一名学生家庭困难,便决定帮助这名学生,每个学期寄去几百元,一直到其高中毕业。而在那时,陈月新配一把钥匙才几毛钱。“钱不多,希望孩子能够努力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陈月新说,那名孩子高中毕业后还来看望过他,表示感谢。

如今,时代在变,锁也在变。没有客人的时候,陈月新会坐在摊位前,手里拿个二胡,拉上一曲。“虽然现在生意不如以前好了,但我相信只要存在机械锁,配钥匙这个行业,就绝对不会消失。”陈月新听到客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锁铺的位置不能变。”只要还有咔哒一声锁芯转动的声音,陈月新和他的手艺就依然在这街道闪闪发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