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金开   正文

“青蓝相继”网格故事⑨|传承之力守初心,网格帮带谱新篇

2025-08-02 17:07:36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胡雅心 通讯员 陈双飞 文/摄

在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金钱寺社区,一群身穿蓝马甲的网格员常年穿梭在大街小巷,承担着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民生服务员等多重角色,是基层治理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网格指导员黄忆是这支队伍中的“排头兵”,深耕网格一线多年,更是一位倾囊相授的“导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经验、方法与责任,悉心传递给新网格员郑丽娜和叶俊沛。这场新老接力不仅实现了工作技能的传承,更延续了社区网格员扎根社区、服务民生的初心使命。

以“老经验”带“新方法”,在脚步中传承初心

“娜娜,沛沛,走,今天咱们去看看李阿姨。”一天的社区工作从走访开始。独居的李阿姨是社区重点关注的对象,黄忆带着两名“徒弟”常去看望,陪老人唠家常、问冷暖,把关怀融进日常点滴。

黄忆的“传帮带”从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理论说教,而是用双脚走出的实践课堂。从如何与居民拉近距离、如何记录民情台账,到怎样调解邻里纠纷、如何排查安全隐患,她总能在实践中精准点拨。

一年前,郑丽娜和叶俊沛还是社区工作的“门外汉”。第一次跟着黄忆走访时,遇到居民因楼上装修扰民而情绪激动,两人顿时手足无措。只见黄忆笑着递上一瓶水,耐心倾听诉求,三言两语就摸清了症结。随后,她带着徒弟上门沟通,既讲清装修时间规定,又体谅业主的工期压力,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谅解。看着居民紧锁的眉头舒展,郑丽娜恍然大悟:“原来化解矛盾不是靠嗓门,而是靠同理心。”

“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得站在她们的角度想问题。走一遍不如聊十句,聊十句不如帮一次。”黄忆一边记录诉求,一边面对面授经验,手把手教业务。郑丽娜和叶俊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有空就缠着黄忆带她们走访入户,从最初在一旁默默观察,到后来能主动搭话、记录诉求,慢慢从“局外人”变成了“家里人”。

老旧小区改造时,师徒三人挨家挨户敲门入户征集意见,记下居民提出的“顶楼想装隔热层”“楼道要加扶手”等诉求,并手工画出改造效果图,让居民直观体验到改造效果。反诈宣传中,她们通过以案说法、制作短视频、反诈打卡等方式,让防骗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我是绍兴人,刚来的时候连金华方言都听不懂,现在我跟网格内的居民都很熟悉了。”郑丽娜笑着说,一年来,她的沟通技巧日渐纯熟,更在居民的信任里找到了工作的价值。

以“铁脚板”踩出“民情图”,在实践中锤炼本领

社区网格工作千头万绪,从环境卫生到养老服务,从政策宣传到矛盾调解,每项工作都离不开对社情民意的精准把握。而这份“精准”,正是黄忆用实践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黄忆手中总有一本翻得卷边的“民情手册”:哪家有独居老人需要定期探望,哪家有留守儿童需要特殊关怀,哪条路段雨天容易积水,哪个单元的消防设施需要检修……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却是服务居民的“导航图”。在“传帮带”的过程中,黄忆不仅把手册交给了新网格员,更是亲自带着她们一遍遍走访核实,让纸面信息变成鲜活的民情。

叶俊沛负责的第一网格里,滨虹花园小区是难点,不仅部分业主门牌号缺失、地形较为复杂,而且装修户多,矛盾纠纷较大。刚接手时,居民咨询政策她答不上来,遇到装修纠纷更是不知从何下手。黄忆便陪着她每天“泡”在小区里,看到业主搬运装修材料,就上前叮嘱安全规范;碰到邻里因噪音争吵,就示范如何“先听后劝”;遇到居民有诉求,就耐心倾听,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现在有微信网格群、政务APP,为什么还要一遍遍上门?”面对年轻网格员的不解,黄忆的回答朴实而深刻:“线上能传消息,但传不了温度。你敲开的是家门,暖的是人心。”

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郑丽娜和叶俊沛渐渐练出了“三勤”功夫:脚勤、嘴勤、手勤。在与居民的面对面交流中,她们学会了用居民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政策,用居民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如今,两人的“民情手册”也渐渐写满,手机里存满了居民的联系方式,成了社区里的“活地图”。

网格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队伍不大,却扛着治理重任。黄忆们传递的不仅是走街串巷的经验,更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郑丽娜和叶俊沛们接棒的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事事有回应”的担当。在金钱寺社区,这场“老带新”的传承故事仍在继续,“蓝马甲”的身影交织成了最动人的治理图景。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