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义乌   正文

忆峥嵘岁月①从山里娃到钢铁战士:何关金的传奇人生

2025-08-03 20:13:42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王志坚 文/摄/视频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岁月尘封了战火纷飞的画面,却掩不住民族精神的光辉。义乌,这片曾被战火洗礼的土地,承载着无数英雄儿女的热血与抗争。那些健在的抗战老兵,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脊梁的象征。即日起,本报携手多方力量,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英雄记忆”系列报道,深入寻访义乌抗战老兵,记录他们的烽火岁月,传承那份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8月1日下午,义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义乌市正洪爱心公益协会等10多家单位联合举办“善爱老兵、致敬英雄”庆“八一”爱心公益活动。作为义乌市健在的抗日老兵代表之一,94岁的何关金现身活动现场,向200多名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的从军经历与战斗故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对历史的深情追忆,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

目睹暴行,立志抗日

1932年4月,何关金出生于义乌市城西街道六一村。日本侵占义乌期间,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给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灾难。年幼的何关金目睹日军的种种暴行,心中燃起熊熊怒火,从小便立下赶走侵略者的坚定志向。

投身军旅,初露锋芒

1943年8月,年仅11岁的何关金毅然投身浙东纵队金萧支队义乌八大队一中队,担任队长吴子刚的通讯员。尽管年纪尚小,他却毫不畏惧,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出色地完成传递情报的任务。

1944年,何关金亲历“塘西桥伏击战”。当时,第八大队获悉40余名日军携重武器从义亭据点窜入上楼宅村抢掠。大队长王平夷迅速制定伏击计划,特务中队埋伏于塘西桥南高地,堵截日军退路;第三中队潜伏吴店方向,截断后援;义西区队警戒义亭,防敌增援。

战斗打响,当日军先头部队踏上桥面,特务中队两挺机枪骤然开火,子弹如暴雨般倾泻。何关金所在的第三中队从侧翼包抄,与特务中队形成夹击之势。日军小队长骑白马、扛军刀,十分嚣张,机枪手杨正明一梭子扫过去,将其连人带马当场毙命。激战五小时后,第八大队毙敌20余人,缴获重机枪、战马等战利品,但金德秀等6名战士壮烈牺牲。次日,日军疯狂报复,火烧吴店400余间民房,然而百姓高呼:“烧得了房子,烧不灭抗日的决心!”

1945年5月13日,第八大队又迎来一场胜利之战——莲塘潘村伏击战。驻扎在金东曹宅据点的24个鬼子,由小队长黑棋率领到莲塘潘村一带抢掠。李一群大队长率两个中队的兵力,埋伏在敌人必经之路——莲塘潘村西边金华大道两侧高地。当敌人进入伏击圈,两边同时开火,居高临下夹击敌人。敌人跳入小溪顽抗,我军发起冲杀,激战一小时后大获全胜,共击毙黑棋小队长及以下19名敌人,生俘5名,缴获机枪1挺、掷弹筒2具、三八式步枪15支及一些子弹,这场伏击战还受到浙东游击纵队的嘉奖。

南北转战,功勋卓著

抗战胜利后,何关金随部队转战南北,从一名普通的通讯员成长为钢铁战士。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宿迁、鲁南、莱芜、豫东、淮海、渡江及上海战役,两次荣立三等功。

在淮海战役的冰天雪地里,他三天三夜未合眼,用血肉之躯守护通信线路;渡江战役中,他顶着敌军炮火划船运送突击队,被战友赞誉为“浪里铁舟”。他先后担任华东一纵队警卫团一连通讯员、华东一纵队三旅八团一营三连通讯员等多个职务。1949年4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团长警卫员。

1950年,何关金踏上抗美援朝战场,先后任二十军五十八师坦克一连车长、副排长等职。面对美军机械化部队,他带领战友用缴获的坦克灵活作战,在汉江阻击战中摧毁敌军两辆装甲车,荣立四等功。他感慨道:“朝鲜的雪比淮海还冷,但一想到背后是祖国,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珍藏荣誉,红色传承

何关金的军旅生涯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他珍藏的奖章无声诉说着往昔的荣光。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见证了他从抗日烽火到全国解放的艰辛征程;豫东、淮海、渡江战役纪念章铭刻着他的铁血丹心;2005年、2015年,他两度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

战争结束后,何关金于1956年主动要求复员到嘉兴市新塍农机厂工作,1958年又调到嘉兴民丰造纸厂工作,直至1982年离休。此后,他仍心系红色传承事业,在嘉兴市新四军研究会发挥余热,积极弘扬铁军精神,参加各项活动,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