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讲述 | 你还记得方岩山上的纸花吗?

2025-08-05 04:06:02

来源: 无

作者: 白珑珑/口述 郑宇恒 整理/摄/视频

说起方岩纸花,老一辈上过方岩的人,都会想起山上那条瑰丽的花廊,卖花女们坐在路边,前面放着颜色鲜艳的纸花,一边制作一边叫卖。几乎每位游客,都会购买几枝有吉祥寓意的纸花当做纪念品,以示自己到过方岩。

曾经的方岩纸花有多畅销,卖花女最清楚。

今年86岁的白珑珑是方岩镇岩上村人,如今住在方岩新区。她从30岁开始做纸花,直到2015年搬离老村才停止,被称为“方岩山上最后一个卖花女”,以下是她的讲述。

学艺,卖花女未见过真鲜花

我叫白珑珑,出生于1940年,父亲去世得早,母亲白天赚工分,晚上做裁缝,把我们姐弟6个拉扯大。我从10岁就没有继续念书,留在家里带弟弟,再长大一点,力气大了,就下田干农活,当时搞生产队,我也是家里的一个劳动力。

我们村的位置在现在景区的售票处附近,常有游客经过村庄。我最初见到的纸花,就是他们拿在手中、别在头上的。那时我年纪小,还以为这都是长在山上的鲜花,那么鲜艳好看。

以前村里的男人们大多会打铁、钉秤,靠着这些手艺,去外地赚钱。我的丈夫就是一个铁匠,平日里在江西,家里的活都是我干,忙得不得了。见做纸花能卖钱,我也跟着学。后来村里会做纸花的人多了,大家也会相互学做新花样。

纸花虽然看起来只是小小的一朵,制作起来很费工夫,要经过“凿”“染”“制”三道工序。

凿花瓣时先把几十张纸叠在一起,用圆形的铁片固定,再用铁制的凿子围着圆形凿出花瓣,我觉得这一步很费劲,尤其是做花瓣多的菊花时,一圈要凿30多下。染色决定了纸花色彩的好坏,我们用温水与色粉调出想要的颜色,沾在花瓣上,待完全晾干后,就可以用糨糊把一张张纸花串在铁丝上,扎成花的形状。

刚开始时容易出错,做得慢且不好看,做得多就有经验了。做纸花必须要购买“拷贝纸”和颜料,我们会一起坐汽车,去永康城里的老街上买,当时有个文具店能买到需要的东西,成了固定采购地点。

起初,大队是不允许我们做纸花的,因为这样会影响白天的劳作,于是我们早起晚睡,挤出时间来制作。来方岩拜胡公的人,大多是下午来住店,抢次日零点的头香,凌晨就回程,于是我们也抢早,将纸花像糖葫芦一样插在草垛上,偷偷在小路上卖,卖光后还能回家睡个回笼觉。

分田到户后,我家按人口分到一亩地,因为村子在山里,分到的田也不好种,只能种红薯、玉米、大豆和一点点稻谷。不过耕作时间少,就可以花更多精力在做纸花上了。

方岩纸花的名气越来越大,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会做纸花,也不知什么原因,就算步骤一样,每个人做出来的样子也不同,各自吸引着合眼缘的顾客,并慢慢积累起回头客。卖花女的数量多起来后,在山脚聚成花市,也就是许多人印象中的“花的走廊”。

我一个人能做的数量有限,家里人也一起参与,我丈夫会帮忙打制花凿,儿女跟着做纸花。有一次,孩子问我哪一种纸花是月季?为什么做成这样?我只能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因为在我学的时候,就是将样式与花名对应起来,并没有见过真的月季长什么模样。

闯荡,结伴将纸花卖到外省

并不是一年到头都有人上方岩拜胡公,在农忙之余、又没游客的时候,村中有几个卖花女就出省卖纸花,生意居然很不错,于是带动了一大批人出去,我也是其中之一。

外出卖纸花最兴盛的时候,大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通常是两人结伴乘火车出行,我去过广东、福建,最远去过湖北。

我们背着吃食和做纸花的原材料出发,下车之后,要找当地人问路找旅店,那时最大的难点就是语言不通,湖北话好懂,福建话一点也听不明白,我就比画睡觉的手势,别人才理解,告诉我怎么走。后来我们学聪明了,问路得找年轻人,他们会讲普通话。

过去住店便宜,一人一晚只要1块钱,我们晚上做纸花,白天拿到街上卖,价格也会根据情况调整,一般5分钱一枝,买的人多就稍微提提价,最便宜的时候只卖2分钱。

色彩鲜艳的纸花总能吸引很多人的目光,有人会买回家做装饰。如果被问起是从哪里来,卖的是什么花,我们就把方岩和胡公的故事讲给客人听,告诉他们纸花象征着吉祥。

途中并非一直顺利,若卖不出去,或遇到被偷、被抢的事情,就及时更换地点,有时到小镇子里,住宿都很难解决。到了一个地方,还要吃当地的食物,这么经历下来,我觉得广东的东西挺好吃,就是价格贵。

每次出门,基本上一周就能将准备的材料卖完,虽然也挺辛苦的,总体比种田好一些。等路费、住宿费上涨,外出卖纸花就不划算了。也就是那些年,方岩山上原来做纸花、雨伞、哨子、木头宝剑等手工艺品的人逐渐减少,他们去义乌批发进货,转行卖小百货,再后来,会这些手艺的人慢慢老去,后继无人。

花廊中最多有过42个卖花女,我就看着纸花摊变成20个、10个,最后只剩我一个。从老村搬到新家后,离方岩山更远了,我也不再做纸花。

(程子君演示传统的纸花做法)

传承,子承母业创新纸花样式

虽然我不再售卖纸花,但以另一种方式传承这门手艺。

2009年,永康方岩纸花制作技艺被列入金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不久后,我被永康中学聘为非遗项校外辅导员,每周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学校给同学们上课,让他们了解并学会制作方岩纸花。

当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纸花的好奇与喜爱,围在我身边学习时,我从心底觉得开心,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与其他卖花女一起做纸花、卖纸花的样子。

2021年,我因为年纪太大外出不再方便,儿子程子君就接过了纸花传承的接力棒。

程子君

他是1963年出生的,过去一直在外面闯事业,得知手艺急需传承,他便回到家乡,成为多个学校的拓展课指导教师。今年4月,他还被评为方岩纸花制作技艺永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在许多年轻人的眼中,纸花的颜色艳丽却有些俗气,不洋气也不实用,故而无人问津。

为了让纸花符合现代审美,儿子开始创新,年轻时他跟他爸爸学会打铁,所以能根据自己需要打制模具。前段时间,他参考塑料花的形态,凿出许多长条花瓣,在制作时,将原来多张纸片叠加的形式,改为几十片单片花瓣多层次粘贴,做出了荷花的样子,最近还在琢磨玫瑰花和向日葵的花瓣该怎么做。

与我们年轻时相比,现在做纸花的优势是见过许多花的样子,能做得逼真。如今买材料变得困难,只能在网络上货比三家,选择厚度、大小合适的纸张。

现在正值暑假,我儿子天天忙着做纸花,并将不同颜色的纸花组合,放进透明的相框中,与夏令营团队合作,作为礼品发给学员,既好看,又易保存。

我见证了方岩纸花的兴衰,有时难免觉得遗憾。如今,我的儿子在寻找更年轻的下一代传承人,希望在未来,纸花能因他们的努力重新成为方岩的名片,获得人们的喜爱。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