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18:14:48
来源: 无
“平时也这样,走进社区里,很多人喊我董老师,但我大都不认识。”上周末,金东区多湖街道金磐社区中,董志富笑着回应着居民们的招呼,准备开启又一场急救知识公益培训。这位金东区红十字救援队的队长,自2012年开始,进社区、走乡镇、入校园,已开展了1000多场次培训,在40至50人的课堂上,一遍遍示范心肺复苏手势,详解溺水救援技巧,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将急救知识播撒向更多角落。
千场培训织就安全防护网
7月25日,金东区江东镇的文化礼堂中,董志富正在讲解烫伤急救知识。当他讲到“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20分钟以上”的核心要点时,台下一位女士突然举起手:“董老师,你说的这个例子就是我,我又来听你上课了。”
正举手说话的是听众程晓红。2023年5月,她提着热水瓶倒水时,瓶底突然脱落,滚烫的开水瞬间浸透了双脚。“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听见董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响 —— 冲水!赶紧冲!” 她迅速冲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对着伤口猛冲。水流带走热量的同时,她拨通了董志富的电话。“泡在冰水里,痛就继续泡,直到不痛为止。” 电话另一头的董志富当即做了指导。
在室友的帮助下,程晓红坐在洗手台上,把双脚浸在盛满冰水的洗手池里,一泡就是10小时。“医生在随后的包扎检查时也惊叹,说从没见过泡这么久的,这方法不错,后续也会好得快。”程晓红告诉记者,她那只伤势较轻的脚,水泡自然干瘪,三天就痊愈了。这次听到董志富老师又来授课,特意带着笔记本来,扉页上记着密密麻麻的急救要点。
像程晓红这样的“回头客”在董志富的课堂上并不少见。13年来,他带着救援队队员,把急救培训变成了行走的“生命课堂”。烫伤处理、防溺水技巧、心肺复苏术……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被他拆解成“冲脱泡盖送”五字诀、“黄金四分钟”等通俗口诀。今年5-7月,他和队员们跑遍了全区所有中小学,100多场培训里,他重复演示着“一杆一圈一绳”救援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孩子们如何在岸上智慧施救。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小时里,他的手机两次响起,都是社区和学校预约课程的申请。
闻令即动的守护者
7月16日下午3点,一通由家属直接打给董志富的紧急求助电话打破了平静,一位88岁老人在金东区源东乡山下施集镇走失已超5小时。董志富一边果断指导家属报警,一边迅速召集6名队员,火速奔赴现场。
在源东乡,经验丰富的队员们如精密的齿轮般咬合运转:一组直奔派出所调取监控,一组在老人最后出现的地点细致搜寻线索,董志富则率队沿着研判出的最可能路径进行拉网式搜索。时间分秒流逝,下午5点多,终于在距离源点约2公里处找到了意识尚存却迷失方向的老人。当董志富拨通家属电话报平安时,电话那头是失而复得的喜悦与泣不成声的感谢。这场高效的城市搜救,是金东红十字救援队“24小时待命”承诺的坚实回响。
2023年,董志富带领40多位志愿者成功竞选为金东区红十字救援队的队长。短短二年的时间,队伍已壮大至105人,实现了从“草根”到“尖兵”的华丽蜕变。在他的执着推动下,队伍拥有了救援指挥车、装备运输车、冲锋舟、无人机、专业绳索救援设备等百余件装备,为队伍锻造出覆盖山地、水域、城市等多灾种、多场景的立体化综合救援能力提供了强大支撑。2024年,队伍更以过硬的实力通过了浙江省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能力分类分级测评,成为省内少数同时拥有山地救援三级和水域救援二级资质的精锐队伍。
在金东区红十字生命教育中心董志富的办公室,救援装备与荣誉并存:“一杆一圈一绳”的常用工具旁,“金华好人”“新时代金东好人”“红十字先进个人”等证书、锦旗默默述说着董志富的坚持,“人道、博爱、奉献”六个字贴在救援队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13年了,具体授了多少课,救了多少人,记不清了,但每次听到被救援家属的感谢,我都非常开心,这也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董志富表示。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