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婺城区塔石乡发现祈雨摩崖石刻

2025-08-05 19:33:41

来源: 无

作者: 通讯员 贡小兵

8月2日,婺城区塔石乡大坑村蒙坑口自然村,一块有着205年历史,长、宽各约1米的摩崖石刻,由于目前只识读出部分文字,令人备感神秘,因而在当地一些文史群里引起热议。

尽管当地有不少人知道这块石刻的存在,却没有被外界所知晓和关注。上面写的是什么,连当地村民都不清楚,已困扰当地村民多年。村民们迫切希望能早日识读出石刻上的文字。

塔石乡大坑村下辖大坑口、蒙坑口、大畈3个自然村。发现地距离塔石约3里地,位于蒙坑口自然村该乡有名的旅游景点蝴蝶泉边。此地当地村民又叫“龙潭”,是村民口中先民们遭遇大旱年代前往祈雨的首选地。

由于年代久远,已较难辨认其上的文字。目测判断碑刻文字为6字一行,共5行,约30个字,为阴刻,属自由体。笔者现场只能识读出“甲子”2字。通过冲水石刻后拍摄的照片,兰溪市社科联副秘书长、兰溪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秘书长张绍芳识读出了部分文字:“伏以地灵……岁在庚辰九月/甲子董秋臣题”。这与该村的《村庄介绍》中记载的时间“1820年农历九月十一(公历10月17日)”完全相符。在当地村民的口口相传中,一直有这个石刻是祈雨之后留下来的说法。

当时,塔石遭遇了长达61天持续晴热高温无雨的罕见大旱,无奈的村民只好到蒙坑口龙潭祈雨。神奇的是没过几天,当地果然连降3天大雨,旱情彻底缓解。村民们为了感谢神龙,祈雨之后就在龙潭边上石壁上刻下了这块摩崖石刻。

塔石的这次严重旱情,在汤溪县志上也有记载。据民国版《汤溪县志》P56页记载:(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庚辰)夏大旱。自五月十七日不雨至七月十八日。可见当年旱情之严重。

得知该消息后,婺城区文物管理办公室原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现已退休的刘金发先生,当即查阅了《婺城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资料》,但没有查到该摩崖题刻的录入资料。他记得,曾经去此地普查过,并亲自拍摄了一些照片。野外调查结束后,当转向资料整理阶段时,他已经退休。为何没有录入信息,其中原委不得而知。在“四谱”中是否补登,尚不得知。

当地一位文史爱好者认为,虽未解读出该题刻的内容,但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应该列入保护范畴。

8月4日中午,笔者在查看2日晚制作并发布在视频号上的《婺城区塔石乡大坑村这块神秘石刻,可能是首次发现》后,发现有多位网友发表相关评论,指出该石刻曾经已被识读出来,只是目前知道具体碑文的人还不多:

1.该石刻早就发现了。多年前,金华二中高旭斌老师曾来考察并做了拓片,他完整释读了全文:伏以地灵神聖,雨施雲行,国太(泰)民安,家荣宗盛,歲在庚辰九月甲子董秋厓题。

2.题写者为“董秋厓”,不是“董秋臣”。

3.当时市文物部门来鉴定过,金华晚报作了介绍(尚不知道具体时间),2012年的《塔石生态游》中收录了此石刻,石刻主要内容是清代嘉庆年间(1820年)为当地民俗求雨接龙活动所刻(网友提供信息时没有注明石刻文字的具体内容)。

至于石刻上“董秋厓”该人的身份和来历,目前尚无网友提供相关可靠信息。在《汤溪县志》上没有找到相关记录。由于塔石乡当地董姓人口众多,他认为很可能是当地的一位贤达或乡绅。他正在和当地村民发动地方文化爱好者,试图通过董氏家谱寻找此人的相关信息。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