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21:59:04
来源: 无
8月4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宣传画主题展”在东阳总部中心展出。展览通过一系列红色宣传画藏品,全景式展示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抗战岁月。一张张图片和一段段文字,生动彰显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场主题展是我市红色收藏家何盛父子俩近三十年红色收藏路上的又一站。这对父子从最初的不解争执到如今的默契配合,让一批批红色老物件成为“会说话”的历史教科书。
本次展览为期一周,共展出80块展板,100幅宣传画,涵盖了抗战英雄人物宣传画、抗战时期各大战役地图、南京大屠杀照片等多个系列。
在这些藏品中,一套讲述抗战英烈赵一曼生平的连环画式宣传画最为珍贵。画面连缀成篇,完整展现英雄事迹。据策展人何盛介绍,当年识字率低,通俗易懂的连环画成为宣传党的政策、革命精神的有效工具,这类宣传画由此诞生。
赵一曼生平连环画式宣传画
展览现场,38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照片特别震撼人心。这些照片收藏于20世纪90年代,真实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史实,是历史留下的铁证。由于原版照片展陈不方便,何盛自掏腰包,花几千元将这些珍贵资料制成图片进行展示,让每一位观者更能直观地了解历史真相。
展览现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观者在此交汇,共同触摸历史的脉搏。许多单位都组织党员和青年团员前来观展,暑托班的老师也带着孩子们过来观看。东阳的爱心志愿者特意邀请抗战老兵与各时期老兵来到现场,他们结合展品讲述的亲身经历,让历史变得可感可触。
英雄纪念碑系列
93岁的老兵志愿者龚景山讲述起当年经历时,眼神格外坚定:“敌人有飞机大炮,我们只有手榴弹、轻机枪,但为了中国人能过好日子,我们有勇气,不怕牺牲流血。”九旬老兵志愿者王友嵩望着身边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感慨万千:“看到你们,就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在观看的人群中,有一对父子看得特别认真。得知东阳总部中心举办这个展览,方涛特意带着8岁的儿子前来观展,每张图片前,父子俩都驻足观看,方涛边看展边给儿子介绍图片背后的故事。“我想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现在有些孩子不一定知道‘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这些惨痛的历史,带他来观展,就是要让他更直观地感受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方涛认为,让孩子从小铭记历史,以后学习更有动力。
这场展览的举办,源于一次温暖的“双向奔赴”。主办方负责人王国阳此前得知何盛父子的收藏后,主动邀请他们将藏品公开展出,让更多人有机会触摸历史的细节。“许多资料都是第一次看到,看了以后确实很震撼。”王国阳说,展览让沉睡的历史资料“活”了起来。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展厅里,不知是谁先起了头,几位老兵哼唱起红歌,越来越多的观众循声围拢,有人轻轻跟着和,有人驻足凝神,歌声久久回荡。
此次展览的全部展品,均由义乌市佛堂镇桥西村村民何盛提供。199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从那年起,何盛开始收集抗战系列图片以及红色老物件。他收藏的主要是红色宣传画,也收藏旧画像、旧报纸、旧地图等,部分藏品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凭借30年的执着坚守,何盛的藏品数量已超万件,在红色收藏圈积累了不小的名气。今年初,他还被中国收藏家协会吸纳为“红色宣传画”门类会员。
何盛的收藏之路布满艰辛。为支撑这份爱好,他几乎投入了大部分积蓄。上世纪90年代,他和妻子主要以打工为生,收入不高,还要抚养儿子。这份“不接地气”的收藏起初并不被家人理解,儿子何祖斌坦言:“我们家庭条件本就普通,收藏这些冷门物品保存困难,需要持续投入,却几乎没有经济回报。”直到红色老物件的历史价值逐渐被社会认可,家人真切感受到这些藏品对红色记忆的留存意义后,才慢慢转变态度。渐渐地,何祖斌成为父亲红色收藏的坚定支持者。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何盛在义乌当地举办了首次红色藏品展,反响很不错。此后,他陆续收到了各地的展览邀请。随着红色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看到自己的藏品能在传承红色文化中发挥作用,何盛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还常常主动拿出藏品,捐赠给中小学校、雷锋书屋等地,让红色记忆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公共教育。此次展览,为了让这些珍贵的藏品以最佳状态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何盛与儿子何祖斌在筛选、整理、装裱过程中耗费了大量心血。“为了贴合本次展览主题,光是挑选展品就花了整整三天时间。”何盛说,“而且所有展品都进行了重新装裱,就是希望能更好地展现它们的历史价值。”
如今,筹办红色宣传画展已成为何盛父子俩共同的业余爱好。为保护脆弱易损的宣传画,何盛专门联系厂家定制专用保护袋。他常常一张一张地为宣传画仔细套袋。何祖斌总会帮忙打包、搬运藏品。有时父亲因忙于其他事务无法到场,他便主动承担起布置展览的任务,父子俩成了红色展览的“最佳搭档”。看展的人越多,两人就越开心越来劲。每次展览结束人群散去,父子俩又按照分工整理收拾,再把一排排展框拉回家,虽然人累点,但乐此不疲。如今,这份传承的种子也悄然地在下一代中萌芽,何盛8岁的大孙子和4岁的小孙子也在耳濡目染中,对红色故事渐生兴趣,节假日两个小家伙经常待在宣传画室里玩,一待就是大半天。
近年来,何盛父子俩依托收藏的红色藏品,先后举办了抗美援朝宣传画展、雷锋主题展、红色英雄人物主题展等多场特色展览,当地不少学校主动邀请他们进校园办展。“东阳不是第一站,也不会是最后一站。”何祖斌说,2025年上半年,他们已带着藏品在义乌上溪等乡镇,以及义乌市区的部分中小学进行巡展。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节点,父子俩还将走进更多学校、社区,让红色文化在巡展中不断传递,让更多人从老物件里读懂历史、汲取力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