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磐安   正文

金报时评|做热赛事经济 反哺乡村振兴

2025-08-06 10:02:29

来源: 无

作者: 通讯员 杨慧

近日,“苏超”“浙BA”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接连破圈,不仅点燃了全民体育的热情,人气热度、文化传播和消费升级,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的一股新兴力量。近年来,“村VA村BA”“村跑”等乡村赛事经济蓬勃发展,正以“体育+”的跨界融合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动能。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是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升级,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实践的缩影。

赛事聚人气,激活乡村经济的“流量密码”。赛事经济的核心在于“以赛引流”。以“苏超”为例,江苏省13个城市的业余球队通过联赛比拼,将原本分散的体育爱好者转化为庞大的观赛人群。“苏超”单场最高观赛人数突破6万,赛事期间带动举办地游客量增长超50%。“低票价+强互动”的策略降低了参与门槛,而赛前赛后穿插的非遗展演、地方美食市集等活动,则将观赛场景延伸为文旅消费场景。2024年贵州榕江“村超”赛季期间,周边餐饮收入增长翻了几倍,民宿新开100多家,苗绣等非遗工坊订单量翻番。这些都印证了赛事经济“以小撬大”的逻辑。一场球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成为串联“吃住行游购娱”的消费链,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文化塑品牌,从乡土情怀到超级IP。赛事经济的另一重价值在于文化赋能。贵州榕江“村BA”以苗族歌舞作为中场表演,浙江“浙BA”融入越剧元素,这些文化符号的嵌入,让赛事超越竞技本身,成为展示地方风土人情的窗口。值得注意的是,群众性赛事正在催生“超级IP”。如“苏超”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相关话题播放量破百亿,衍生出表情包、城市助威歌等文创产品;贵州榕江“村超”中场休息的“农产品带货”环节,带火了锡利贡米、葛根粉、青白茶等当地特产的销售,推出“村超”品牌土特产;浙江桐庐打造“桐庐马术”品牌,推进“马术+赛事”的深度融合。IP打造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还吸引资本和人才返乡。

共建促共享,探索乡村振兴的社会化路径。赛事经济的成功,关键在于构建政府、市场、民众的协同机制。政府扮演搭台者,通过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市场为运营者提供消费需求;民众既是赛事的参与者,又是价值的传导者。如在“村BA”的赛场上,村民既是球员、裁判,又是啦啦队员和特产摊主。这种“全民共建”模式让乡村从被动接受扶持转向主动创造价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当体育赛事与地方文化基因结合,其释放的能量远超竞技本身。

赛事经济的崛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但也需警惕盲目跟风与同质化竞争。一是差异化定位,挖掘乡土特色,避免简单复制模式,如山区可发展山地马拉松,沿海乡村可策划渔村龙舟赛;二是产业链延伸,推动“赛事+产业”融合,开发主题民宿、农产品文创,延长消费链条;三是数字赋能,利用直播、VR等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打造“云赛事”平台,扩大影响力。以赛事为支点,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