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15:52:12
来源: 无
在金华市秋滨小学六(6)班,自习课的铃声总带着一种特别的期待。当写完作业,孩子们会默契地翻开书本,在班主任周昂莹的陪伴下走进文字的世界。教室里静得能听见翻页声,却又像有无数思想在悄然生长——这方被阅读浸润的空间,正是班里37名小记者们汲取力量的土壤。
“那时候班里很安静,有一种很好的阅读氛围。”小记者朱安琼在毕业后,仍然怀念学校的阅读时光。正是这些在文字里漫游的日子,萌生了她的作家梦。“我渴望撷取独属于自己的声响,系在未来稿纸的诗行……”朱安琼的话语里,藏着对文字最纯粹的执着。
最初妈妈为培养她读报习惯报名参加小记者团,或许她没料到的是,这个决定让她的写作从“爱好”变成“信仰”。第一次投稿文章《江南的冬天》,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上去的,此后登报的惊喜与寄来的稿费单带来的震撼,让她第一次真切触摸到“文字的价值”。如今的她早已不再畏惧写作,反而觉得“每一回创作,都是用文字在造梦”。
在《我的作家梦》里,她写下对未来的期许:“把心动词句收进笔记本,盼着在笔尖绽放繁花。”这份笃定,正是小记者平台赋予她的成长勋章。
而小记者章雨晨则用画笔在小记者平台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第一次登报的《科技感机械鱼》让他体会到创作被看见的喜悦;第一次参加“新芽杯”时,他以一幅展现传统中医的画作荣获金华地区一等奖,这份荣誉让他更加坚定:“中医非常需要发扬光大!”在他看来,小记者平台是自信心的来源地——曾经面对作文题材会“苦思冥想”的他,如今能自信地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艺术源于生活”的感悟,正是平台赋予他的成长礼物。
孩子们蜕变的背后,离不开周昂莹的默默支持。两年前刚接手班级时,她面对的是家长们的疑惑:孩子的作文,真的能见报吗?这位热爱阅读与写作的老师,用行动为孩子们搭建了桥梁:她带着孩子们互批作文、逐句润色,再鼓励他们向小记者平台投稿。当孩子们的文字或画作登报时,她更是会和家长们一起分享喜悦。
“我们班的孩子,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写作都是比较优秀的,进步空间很大。所以我觉得为孩子们搭建平台,好好去引导,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慢慢地,整个班级热爱阅读和写作的氛围都被带动起来了。”周昂莹说。这种“被看见”的成就感,慢慢化解了家长的顾虑。班里的孩子们人人争当小记者,即使到了六年级,依然有37名小记者在册,他们在暑假里也积极创作、投稿。
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小记者身份的意义早已超越“小学生活的一段经历”。朱安琼憧憬着成为作家,“把人间烟火、山海星河揉进字里行间”;章雨晨期待在更多平台“发光发热”,让更多人看到他笔下的世界。
而在秋滨小学,还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孩子,在小记者平台上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攒成长的力量。小记者伊郑然的比喻让人印象深刻:“小记者平台像一条细绳,半紧半松地引导着我,是老师、父母、书籍外的第4位领航人。”
从一篇随笔的尝试,到对未来的憧憬;从家长的犹豫,到班级的共成长,这群孩子的故事印证着:一个优质的平台,一位用心的老师,能让孩子们在探索中看见自己的潜力。
愿这些孩子的成长之路,未来依然满是光亮。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