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16:32:39
来源: 无
“医生,我爸刚才在景区突然头晕恶心,是不是中暑了?”“我妈吃了街边的小吃,上吐下泻怎么办?”尽量已经进入8月,但暑期旅游市场仍是持续升温,不少银发族也加入了旅行大军,金华市中医医院急诊室也迎来了一波老年急症患者。该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曾叶明提醒,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暑期旅行需警惕中暑、腹泻、过敏等“旅行病”,做好预防才能玩得安心。
警惕“隐形杀手”:中暑
“上周我们接诊了一位72岁的老人,跟随旅行团在景区游览时突然坐倒在地,体温高达38.5℃,伴有轻度脱水,属于轻症中暑。”曾叶明医生告诉记者,夏季老年人中暑风险远高于年轻人,这是因为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退化,汗腺萎缩,散热能力下降,且多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高温易诱发身体机能紊乱。
老年人中暑往往起病隐匿,初期可能只是头晕、乏力、食欲差,容易被误认为是“累着了”。若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心跳加快等症状,需立即采取措施:迅速将老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下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降温;给老人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次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若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应立即拨打120,切不可自行用药。
预防中暑是关键,建议老年游客出行前备好防暑中药,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随身携带遮阳帽、轻便风扇,选择透气吸汗的棉麻衣物;避开正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安排午休,每日行程不宜超过4小时。
腹泻防控有讲究
夏季食物易变质,加上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旅途腹泻发生率远高于平时。应对旅行腹泻,老年人出行可坚持“三不原则”:不喝生水,包括未煮开的自来水、景区喷泉等景观水;不吃路边摊,尤其是露天摆放的凉菜、卤味;不盲目尝鲜,陌生食材需少量试吃,避免过量食用生冷海鲜、辛辣刺激食物。
若不慎发生腹泻,轻微症状可服用蒙脱石散或黄连素,同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中医有个小妙招:用炒米煮水饮用,既能补充水分,又能健脾止泻。但如果出现高热、呕吐不止、大便带血,或伴有心慌、胸闷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特别是有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的老人,不可拖延。
过敏防护要做足
夏季花草繁茂,蚊虫活跃,老人皮肤抵抗力弱,更易引发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肤瘙痒、红疹,重者可能诱发哮喘、过敏性休克。
预防过敏需提前规划行程,查询目的地花粉浓度,过敏体质者尽量避开花海、草原等高危区域,随身携带炉甘石洗剂、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若有哮喘病史,务必备好急救吸入剂。出行时穿长袖长裤,选择浅色衣物(蚊虫对深色更敏感),外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液,睡前在房间放置艾草包,既能驱蚊又可安神。
一旦发生过敏,应立即脱离过敏原,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皮肤瘙痒可涂抹炉甘石洗剂,避免抓挠引发感染;若出现呼吸困难、喉咙发紧,可能是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服用抗过敏药并就医。
“暑期旅行本是件开心事,老年人更要把健康放在首位。”曾叶明医生表示,做好充分准备,注意防范,就能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享受健康快乐的旅行时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