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金东   正文

新闻背后丨菜市场的“水”有多深?

2025-08-06 17:14:37

来源: 无

作者: 陈玉杰

我是一个买菜从不还价的人。

不是实现了什么“买菜自由”,不是故意装逼,也不是具有大多数男人一样的特性,而是因为我不会说金华方言。

扪心自问,金华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好了,人家前几句方言聊得正欢,你冷不丁插一句普通话进来,对方立马自由切换到你的频道,毫无违和感。实事求是地说,即便如此包容,但在菜市场,“辣糊拉夯卖”和“辣椒怎么卖”所产生的微妙价格差异还是存在的。

有段时间,我经常去三江街道何宅菜场买菜,买来买去,发现了一些“门道”,像蔬菜之类可以任由摊主叫价,反正相差不了多少钱,如果涉及鸡鸭鱼肉和海鲜,不妨“随大流”,即瞅准那些说金华土话的老太太、小媳妇,她们叽里呱啦砍完价买好尚未离开,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之势”,厚着脸皮对摊主说:“我和她买一样……”

记得全省第二轮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期间,我几乎天天跟着城建城管部门的人在市区大街小巷和大小菜市场里转圈,尤以兰溪门、四牌楼、五里牌楼等地的菜场、农贸市场为重点,从垃圾遍地蚊蝇乱飞到干净整洁污水不再横流,所见环境慢慢变好。只是当时不知道,菜市场“颜值”提升固然重要,但涉及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光靠“表面光鲜”远远不够。

1994年夏天,我的“老东家”浙江奥托康制药集团顺应形势,推出的矿泉水供不应求。可好景不长,他们的业务员在武义县王宅等地发现,一些不法厂家靠回收旧瓶装新水牟取暴利——每只旧瓶可为厂家节约成本0.35元。后来,我在市区东关附近也发现了一袋袋捆扎好的塑料空瓶。经了解,以每只0.02元或0.05元不等价格回收旧瓶者是来自温岭的一金姓中年人,他到东关租下房子收购各种饮料空瓶,曾以每只0.1元的价格将完好无损的近千只矿泉水空瓶卖给了市区一家矿泉水厂。

当年秋天,金华晚报编辑部接到金华县澧浦镇一群众举报,反映当地一家食品厂假冒上海浦东食品厂大量生产西洋参、燕窝等固体饮料,坑害消费者。

显然,那些“旧瓶装新水”的所谓矿泉水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固体饮料,不太可能混进大型商超,十有八九会进入价格实惠的菜市场。归根结底,“躺着中枪”花钱买假货的永远是普通百姓。

如果不法厂家舍得花血本办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赚大头”能够大行其道,那么有些小摊小贩靠搞“小动作”小心翼翼“挣小钱”就不足为奇了。

比起这些摊主胆子够大、手段够黑玩“变钱”游戏蒙骗顾客钱财,有些摊主则在短斤少两掺杂使假方面“隐蔽”“低调”多了。时隔不久,我跟随市区市场物价检查组按惯例开展春节物价大检查,通过检查兰溪门、铁路新村、青年路、青春路、四牌楼、小码头及五里牌楼等菜市场,发现靠在秤上做手脚变相提价的摊主竟占被检查总数的一半左右。据负责标准计量检查的同志介绍,这些摊主或擅自在秤上加铁钩、秤砣上加粗绳或未在秤盘上打漏水洞,把铁、绳、水等物当物品“卖”给顾客。

跟随检查多了,才晓得有些摊主的心有多“黑”:卖鱼摊前,将铝盆秤翻过来,会发现盆口沿内一周扎了一圈直径为5毫米的钢筋,这样一来每公斤30元左右的鲫鱼,摊主可毫不费力地从中净“赚”三四元钱;卖甲鱼摊前,铝盆秤“黑帮衬”是黑塑料且内包有水,一称有二两重,按养殖甲鱼市价每公斤200元计算,“黑帮衬”每次可从顾客袋中多捞40元钱;一些该用500克秤砣的擅自改为450克秤砣,大砣换小砣,每公斤水产品最少可相差二两……

你说气人不?那边菜市场“黑招”频频,这边地处西市街、新华街、解放东路的几家大商场也“很不像话”:食品柜所售白糖每0.5公斤少22克,标有“优质纯正保健食品”字样的“桂花山楂糕”找不出“生产日期”,经营服装的将标价签锁进抽屉凭口叫价……

由此可见,当年与我们吃喝拉撒睡关系重大的菜市场和个别商场问题不少,让消费者怨声载道。

更有甚者,单位里搞些补助给职工发年货本是好事,但也避不开缺斤少两以次充好。1995年春节前,小王拿到单位发给他的5公斤牛肉后,感到分量不足,回去一称才4.1公斤。市区某厂以每箱61元的价格给全厂450名职工每人发了一张票,让职工自行去提取10公斤装的苹果一箱,但大家发现“红富士”苹果和样品完全两样,里面有烂的不说,连斤两也达不到,分量最轻的仅为9.08公斤,且苹果的颜色、口感也与“红富士”有不小差距。

是不是有些人利用发年货吃“回扣”?估计是有的,可年货提供商不能这么肆无忌惮吧?!

好在,曾经各自为战的管理部门最终没有熟视无睹,1995年1月23日《金华晚报》一版刊登的两则消息,令人振奋:一则是市标准计量、物价、工商等部门联合决定,经营梭子蟹的摊主今后在捆绑螃蟹出售时,必须“抛弃”麻绳改用橡皮筋;另外一则是,1月21日上午,市区市场物价检查组在兰溪门菜场查获变质食品近百瓶(包)、没收不合格秤31把。

市有关部门联合决定将螃蟹的“草服”换“皮装”,看上去是针对有的摊主故意用水浇湿麻绳变相提价,其实是对菜市场乱象忍无可忍的强制回应。而“查获”“没收”等举措,标志着市区查假打劣开始高歌猛进。

日子过到“微信支付收款到账”“支付宝到账”声音此起彼伏的今天,我不知道菜市场里还有多少猫腻,会不会比我们经历过的那些年情况要好一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