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黑科技让兰江蟹避暑有“凉”方

2025-08-06 18:06:57

来源: 兰精灵客户端

作者: 通讯员 吴金泓 胡志伟 姜维 吴俊雄

日前,兰溪市赤溪街道柳塘村的兰江蟹养殖基地里,几名工人正顶着烈日忙着打捞塘中发黄发黑的水草——这些是即将腐烂的伊乐藻。岸边暑气蒸腾,而塘中,得益于工人们忙碌和一系列“降温操作”,兰江蟹正安然度过蜕壳关键期。正值高温季,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兰江蟹如何避暑?这场与高温的“较量”,在塘口的忙碌景象中持续上演。

image.png

基地负责人孙崇康介绍,当前260亩养殖塘正处于兰江蟹蜕四壳的高峰期,这是其成长的关键阶段,顺利蜕完五壳后,螃蟹便可上市,预计今年10月1日前一周左右即可批量面市。为应对高温,基地今年重点升级了水草种植技术,通过“低温草+高温草”搭配,为螃蟹撑起“遮阳伞”。

“你看这伊乐藻,作为低温草已经开始发黄发黑、逐渐腐烂,现在必须及时打捞。”孙崇康指着塘中工人清理的水草解释,而一旁的轮叶黑藻作为高温草,长势旺盛、白根茂密,目前正值生长旺期,既能为螃蟹提供避暑遮阴的场所,又能有效净化水质,清除塘内残饵粪便,堪称螃蟹的“生态空调”。

image.png

除了科学种草,基地还用上了“硬核”降温手段。每个塘口都打了深井,24小时不间断注入清凉井水,同时每天早晚时段引入外源水循环,双重措施持续降低水温。此外,工作人员会定期梳理水草密度、修剪草头,确保其健康生长;前期高温草未长成时,还会通过围网将螃蟹集中在低温草区域,精细化管理保障生长环境。

“这些措施可不是可有可无。”孙崇康坦言,往年曾因高温期水草管理不当,导致伊乐藻大面积腐烂,每天打捞的蜕壳死蟹多达四五千只,严重影响产量。如今通过科学避暑,不仅能减少死亡率,更能让螃蟹在洁净环境中生长,实现“品质+品相”双提升。按目前长势,今年亩产预计可达100至125公斤,属正常偏上水平。

近年来,兰溪通过制定兰江蟹产业发展规划,构建起苗种研发、养殖示范、教育培训、电商销售、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成立“蟹逅美味共富联盟”,推动养殖向智能化、规模化、数字化转型。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