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4:15:03
来源: 无
横山村真是因村子横在山下而得名,这个村不仅名字霸气,还很有内涵。这里有国家4A级风景区大红岩的丹霞奇观,有畲族儿女的烟火人间,更有湾内自然村的竹海茶语。走进横山,便走进了一幅“山有丹霞皆入画,村含畲韵自成诗”的画卷。
横山村有8个自然村,分别是高畈、塘头、仙岩寺、红驮口、湾内、梅坞、大麻地、草山脚,它们如长蛇横卧山下,故得“横山”之名。几个自然村的名字也颇有历史渊源。
塘头村在清嘉庆年间的《武义县志》中便有地名记载,村庄坐落在田垄高处;仙岩寺村因古寺得名,清光绪年间雷氏太母从宣平迁居于此,该村原姓张,后胡姓、蓝姓畲族人家陆续聚居,古寺虽已不存,但畲乡烟火却代代相传;六十年前郑姓人家从麻阳迁来红驮口,后山上有块呈红褐色的岩石,俗叫红驮,村落又立于山口,由此得名;梅坞曾是项姓聚居地,清乾隆年间梅姓人家从梅岗头迁来,山坞里种满青梅、杨梅……
如今很多自然村渐成空心村,村民或迁进集镇,或守着老屋,但那些刻在地名里的故事,却总有人记得……
这些7个自然村落中,湾内是被偏爱的。清乾隆年间,全姓始祖从义乌迁来此处烧炭,历经已有11代,进出村是小路绕着山湾,“湾内”之名由此而来。
初见湾内的人,都会被这里的“绿”所震撼,四周群山被竹海覆盖,百亩茶田顺着山势铺展,湾内的小溪流水潺潺。
如今这里已经没有村民居住,却有了新的“守村人”。永康人贾锦新在走遍浙江五六十个空心村后来到湾内,便决定不走了。这里丹霞山影、竹海茶香,正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两年间,贾锦新在这里租用了7栋老房子,他用旧青砖垒起茶台,在茶园间搭起竹棚,在空地上架起幕布。清晨烧水煮茶;午后沿着茶田散步;傍晚和朋友搬把竹椅坐在院里,看萤火虫、看星星在池塘边闪烁。
他说要把7栋老房子改造成不同风格的茶空间,中式的禅意、新中式的简约,日式的清新都要融进这山水里。“这里不需要太多雕琢,原始的就是最纯粹的。”他指着院里的桂花树说,租房时候,房东说如果觉得碍事就砍掉,他却视若珍宝。
今年春天,他在湾内办了场茶集,茶友们或围坐青竹下,或在老屋里煮茶谈天,让这个寂静的小村,飘起了烟火与茶香。
横山村的底色,是生态的绿与丹霞的红。作为全县最早的生态村之一,横山的空气里总带着草木的清新。村庄四周群山环抱,植被覆盖率极高,正是这样的环境吸引了寿仙谷在这里种植大片道地药材。而村旁的大红岩景区,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丹霞地貌的岩壁如刀削斧劈,“拇指山”的轮廓常常出现在各大旅游风景画中。
这般得天独厚的山水画卷,如今让民宿、农家乐与露营基地有了风生水起之地。
初见山舍便隐匿于大红岩景区的葱茏绿意间,民宿的设计与布局巧妙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理念,木质房梁与三角屋顶的线条在山影中舒展,与周边草木山石相映成趣。
若想了解更鲜活的畲族风情,大红岩农庄是绝佳选择。这座由本地蓝姓畲家老宅改造的农庄,有着最传统的畲家味道,三叶青麻糍的软糯、畲香乌米饭的清香、红岩畲香馃的酥脆轮番登场,吃得每一口只能用地道形容。
而大红岩深处的之几露营基地,则为自然爱好者开辟了另一种度假的方式。夜幕降临时,搭起天幕帐篷仰望星空,或是围着烧烤炉分享美食,偶尔还能遇上即兴的音乐演出与热闹的美食市集。在这里,丹霞岩壁成了天然背景板,风声虫鸣化作最动听的伴奏……
尽管有了这些热闹的场景,但村里的节奏依旧不疾不徐。村党支部书记蓝青娥说横山不是网红打卡地,却是能让人“慢下来”的地方。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