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金开   正文

【高温下的“烤”验】头顶烈日脚踩泥 采莲人铺就共富路

2025-08-07 16:03:46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胡雅心 文/摄

眼下正值高温天气,却是一年当中荷花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在金华开发区洋埠镇让宅村的荷塘里,一株株莲蓬错落挺立,朵朵莲花恣意绽放,婀娜多姿,勾勒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当地的采莲人正迎着高温酷暑,开始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候。

8月7日上午8时许,太阳已经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马站基自然村村口旁的淋湖里,一叶小船在其中来回穿梭。村民胡登喜在船头撑着长竿掌舵,村党支部副书记胡雪红坐在船尾专注地采摘水果莲蓬。这片荷塘一望无边,荷叶又高又密,要在层层叠叠的绿浪中找出成熟的莲蓬,格外考验眼力,但胡雪红经验丰富。

“你看,莲蓬上这种蜂窝状的孔洞里冒尖儿了,那就说明成熟了。”她一边示范一边介绍说,还可以从颜色、外表、触感等判断,嫩莲蓬表皮呈鲜绿色或粉红色,颜色鲜艳,按压时颗粒饱满且外壳坚硬;老莲蓬表皮会逐渐变黄、发黑或带有青苔色,触感较软,外壳也常有凹陷。

今年,让宅村的三十多亩水果莲蓬喜获丰收,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由市农科院自主培育的“金芙蓉一号”和“三号”。相比其他品种,这两个品种籽粒饱满、口感脆甜,深受顾客青睐。目前日产量可达到2000多个,采摘期可以持续到10月份。

忙碌了许久,两人的脸上早已挂满了汗珠,衣服也被浸透,犹如水中捞出来一般。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他们又准备到其他荷塘劳作。大家随身携带的防暑降温药品和饮用水,是高温天里的“护身符”,一旦感觉不舒服及时服用。“每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虽然辛苦,但看着村集体产业喜获丰收,心里也甜滋滋的。”胡雪红笑着说。

与淋湖荷塘不同,一路之隔的另一个荷塘水位较浅,村支委胡海应和村民胡根云头戴斗笠,脚蹬雨鞋,身穿长袖和连衣水裤,手上还戴着手套,随身挎着几个麻袋,将自己“全副武装”后钻进了密不透风的荷塘里,一晃眼就不见了踪影,只有“窸窸窣窣”采摘莲蓬的声音从荷叶间传来,真可谓“不见采莲人,只闻花下语”。

“塘里全是又高又密的莲蓬,环境比较闷,小虫子特别多,尤其是莲蓬杆上的尖刺,稍不注意就会划伤皮肤。”胡根云褪下手套,掀开衣袖,手腕上一道道红红的划痕清晰可见,“进入荷花丛越深,还得徒手开辟新的水道,刺儿划得越厉害。”

每天凌晨四点半,天刚蒙蒙亮,他们便下田劳作,一直忙到上午十点左右。头顶烈日,脚踩泥巴,衣裤湿透是家常便饭,从荷塘里出来,早已分不清身上哪是泥水,哪是汗水。到了下午,大家又忙着到荷塘里剪老叶、施肥,同时兼顾土豆、玉米、甘蔗等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在我们村,村干部带头是件很平常的事,大家都想着为村集体产业发展出份力,走向共同富裕。”胡海应说。

新鲜的采摘的水果莲蓬会被迅速送往村产业楼。在这里,村网格员陆丹华和其他两三名妇女正忙着挑拣分拣。虽然不用在烈日下暴晒,但这份工作也不轻松,水果莲蓬要按老嫩程度分类,根据客户需求剥出莲子用碗装好、加冰保鲜,或是包装成精致礼盒,又或是挑选大小均匀的莲蓬捆扎成束。长时间重复剥莲子的动作,她们的大拇指和食指都磨出了裂口。这些新鲜莲蓬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被打包发往杭州、宁波、厦门、广州等全国各地。上个月,水果莲蓬销售额达12万元,最高时一天销售额近万元。

正是这些不畏酷暑的采莲人,让让宅村的产业稳步向前,集体经济稳健生长。如今,洋埠镇和美乡村片区建设的号角刚刚吹响,让宅村乘这股东风,将持续焕新蝶变。在采莲人脚下的泥土地里,正生长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