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20:51:21
来源: 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光的长河奔涌不息,冲淡了硝烟,却冲刷不掉刻印在民族记忆深处的荣光。
金华,曾是抗战的重要战场。这里的山水,见证过日寇的铁蹄与暴行;这里的土地,浸染过英雄儿女的热血;这里的村庄与街巷,回荡着不屈的呐喊与抗争的号角。
历史不容遗忘,英雄值得铭记。那些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他们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是民族精神的丰碑。
80年,山河依旧;80年,烽火渐远。7月18日起,本报联合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金华市委老干部局,策划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的河山”系列报道。报道团队兵分多路深入金华各地,采访那些健在的抗战老兵,用笔和镜头记录老兵们眼中“我们的河山”,捕捉他们珍藏的烽火记忆。通过老兵们的故事,我们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汲取生生不息的前行力量。
约好采访当天,刚过完百岁生日的抗战老兵王金法,早早地等候在家门口。看见记者一行人从远处走来,他拄着拐杖热情地迎了上来。他指了指自己的耳朵,神情有些失落:“老了,现在啥也听不见了。”
好在他读过书,还在部队干过文书工作,能识文断字。记者通过纸笔的特殊“对话”,牵出了老人波澜壮阔的抗战记忆。
王金法1926年出生,永康市花街镇金杜村下姓王自然村人,原来的名字叫王行运。“当时父母生了大哥后,接连生了几个女儿,后来生了我,他们觉得很幸运。”王金法说,后来因为家里穷,养不起这么多孩子,父母忍痛送他到别人家当儿子,就改了名。
王金法12岁小学毕业,来到永康八字墙的一家南货店当学徒。“赶集的时候,我就在店里干活,店里空闲时就到田里忙农活,我会杀猪、做酒,啥活都能干。”能干的他,成为当地人人称赞的好小伙。王金法说,那时的生活虽不富足,但也过得舒心、安心。
这一切,却被侵略者打破了。“1942年,日本兵来到八字墙。老板逃出去了,留我一个人在店里。”王金法说,当时日本兵到处烧杀抢掠,和强盗没有两样,“稍微反抗,就会被他们用刺刀捅死”。
王金法还记得日本兵来八字墙的第3天,一个日本兵来到店里买酒。“那时,日军在大肆宣扬所谓的安民政策,日本兵拿了一个水壶买酒,一斤酒一角钱。”王金法说,日本兵给了他一块钱,上面写着“日本军用手票”,黑黑的,草纸一般,他想不要又不敢,就收了下来,找还了他9角钱。
没想到,日本兵突然怒了,哇啦哇啦地大喊起来,解下腰间的皮带狠毒地抽打他。王金法被打得满地乱滚,浑身是血,大喊救命。“对面药店的老板听到后跑了过来,跪着问日本兵为什么要打我。”王金法说,日本兵听不懂中国话,继续狠毒抽打。
后来,他们把问题写在纸上,日本兵看懂了,也写了字,意思是“日本军用手票”在中国一块钱可以当成10块钱用,所以要找给他9块9。王金法说:“日本兵不讲道理,凶狠残忍,我恨透了他们。”
1942年9月,日军要抽一批本地青年到武义当日本警察,王金法也在名单之列。“这不就是当汉奸吗,打死我都不去!”王金法说,他曾在武义县茭道镇上茭道村亲眼看到日军强奸妇女,妇女不从,他们便用刺刀将她杀了,坏到极点。这些亲身经历,让他决定去参军。
当时浙江省政府正在招兵,他和同村青年摸黑跑了过去,王金法连家里人都没告诉。“我们一路上看到好多招兵布告,宪兵、青年军都在招兵。旧社会说文官高三级,我们就想考宪兵。”王金法说,当时宪兵的要求是初中生,他是小学毕业,宪兵队本不打算收他,但考虑到他是沦陷区青年,破例录取,让他到苏州市木渎镇西津桥报到。
“我到西津桥时发现,有三四十个永康人,排长就是当地人,他妈妈在桥头摆麦饼摊。后来,我们跟随部队一路走到江西宁都。”王金法说,一路上看见了太多侵华日军罪行,“他们烧房子、抢粮食,无恶不作,祸害得老百姓活不下去”。
每每讲到“日本兵到哪里就杀光、抢光、烧光,他们就是一群恶魔”时,王金法总会愤恨地攥紧拳头,咬紧牙关,让人深刻感受到他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我所在的部队是宪兵第9团教育营,部队里大多是浙江人,在江西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训练。”王金法说,那3个月训练很苦,吃得也苦。即便条件如此艰难,战士们依旧个个精神抖擞,铆足了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打败日本兵。
王金法记得,他们第五个月开始宪兵教育,在课堂里学用枪、逮捕、摔跤、擒拿、侦讯、调查等。“宪兵什么都要学,说难听点,三教九流,算命怎么算,扒手怎么扒,我们都得知道。”王金法说,宪兵的主要任务是整军饬纪,还要代表国家和外国人交涉。
让王金法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两次与日军的遭遇战。
“1944年,我们在江西瑞州(今高安市)拉练时,和日本人打了一场遭遇战。”王金法说,当时他们连队的武器装备很差,子弹数量也有限,而日本兵使的是三八大盖,刺刀有半米长。
那是王金法第一次与日本兵面对面对抗。
“当时,双方距离很近,日本兵叫喊着冲上来,我们紧握钢刀,与迎面而来的敌军展开了激烈搏斗。”王金法说,那次来的日本兵不多,打了没多久,日本兵就撤退了。
“第二次碰到日本兵,是在江西吉安,也是遭遇战。”当时,王金法和两名战友前去侦察敌情,半路看到有老百姓慌张逃跑,说日本人来了。“我们赶紧返回,把情况报告给部队,大家立即准备战斗。打了10多分钟,双方都有伤亡,最终日本兵撤了。”
1945年,日本人快投降时,王金法所在部队接到命令,让他们去江西九江接收日本的宪兵团。“我们连队负责管理被缴械的日本兵。俘虏营有一万名左右日本兵,我们都管理得很好。”王金法说,那时候心里别提有多解气了。
王金法所在连队还被派到庐山整理环境。之后,他又下了庐山,遣返日本人回国。“每个日本兵回去时,只能身上穿一套衣服,带一套衣服和一点日常品,其他全部没收。”王金法说,后来他被选拔为宪兵教育连一连的班长,辗转南京、浦口、芜湖、徐州、济南等地……
1949年,王金法所在部队起义,参与到全国解放的历史进程中。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