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兰溪   正文

一朵荷花鼓了兰溪农民荷包

2025-08-08 15:01:27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张婧/文 通讯员 余翔 汪健 钱素青/摄

盛夏的清晨,兰溪市赤溪街道常满塘村,近千亩荷塘在晨光中苏醒。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粉白嫣红的荷花亭亭玉立,晶莹的露珠在叶面上滚动。塘埂上,三五成群的游客穿梭其间,与荷塘里忙碌的采莲人交织成一幅动人的乡村晨画。谁能想到,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过度养殖、水体浑浊的臭水塘。2013年,村庄启动环境整治,果断铲除污染源,改种荷花与清水养鱼,水质有了极大改善。

荷叶田田生财路

荷塘旁的小木屋前,杨跃威正指挥工人分拣刚采摘的莲蓬。这位与荷花打了11年交道的种植户,对这片荷塘有着特殊的情感。“第一年种荷花时,满塘的莲蓬找不到销路,我急得整夜睡不着。”杨跃威回忆道。通过外出学习取经,他逐步打开销售渠道:线下联系收购商,线上在拼多多、淘宝等多个平台开设店铺。如今,他每天采摘两三千斤莲蓬,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日订单量超2000单。今年在他的荷塘产业链里还新增了荷花销售,娇艳欲滴、含苞待放的荷花扎成花束用物流运往各个城市。“荷花花束差不多一天有400单。”杨跃威说。

更令人惊喜的是,杨跃威还将生意做到了海外。“我把未开放的花苞连着茎采摘,最远卖到日本寺庙。”产业链的延伸让他的收入持续增长,从鲜莲蓬到鲜荷花再到莲子干、莲子酒等深加工产品,年收入突破40万元。如今,他的荷塘产量已供不应求。“我想帮周边种植户打开销路。”杨跃威说。

莲香四溢富三地

当常满塘的荷塘经济风生水起之时,一场跨市协作的共富实践正在铺开。2023年,建德市大慈岩镇、兰溪市诸葛镇与龙游县横山镇突破行政壁垒,成立杭金衢“浙硒共富”大党委,签订共富框架协议,开启区域协作新篇章。

三地协同发展成效显著:连片打造2万亩富硒莲基地,其中优质水果莲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亩均总产值达2.3万元;开通跨区域公交线路,串联“游诸古韵”特色旅游线路;创立“浙硒莲”区域公用品牌,统一产品标准与包装设计。数据印证了协作成效:2024年片区接待游客超105万人次,农户增收8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长超20%。

“以前单打独斗收益有限,现在三地联动后,光荷花出口就增收20万元!”诸葛镇长乐村莲农金建强说。在常满塘村,这样的变化同样深刻。全村378户1217名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荷塘务工、旅游服务等多渠道增收。2019年以来,村庄实施荷田景区提升、道路“白改黑”、农家乐打造等工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旅融合深度发展。

并蒂花开四季香

面对荷花产业“半年闲”的季节性瓶颈,莲农们正合力探索破局之道。在常满塘村,赤溪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泽龙介绍:“我们现有荷花品种50余个,正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荷塘经济从‘一季鲜’转向‘四季旺’。”深加工成为关键突破口——莲子酒、干莲子、荷叶茶、预制荷花宴食材的开发,让荷花产品实现全年供应。

文旅融合也在持续升级。在诸葛镇,“游诸古韵”四镇联票整合了古村古镇资源,游客体验从单一的“赏荷拍照”升级为“品荷花宴、购伴手礼、体验文化”的深度消费。

人才支撑为产业注入持久动力。杭金衢三地共建乡土人才培训学校,开展果莲种植、电商直播等培训10余场,莲子加工等全链条农业产业培训,培育毗邻地区“土专家”“田秀才”100余名,“莲子师傅”100余名。

夕阳西下,常满塘千亩碧荷镀上金辉。“既能赏荷景,又能体验采莲,这样的乡村游很对胃口。”来自金华市区的游客曹莉带着孩子走在塘边,嬉戏游玩。从臭水塘到金池塘,从单村奋战到三地联动,一朵荷花催生的“美丽经济”,正绽放出“富一年、富一方”的共富新图景。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