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永康   正文

高温下的坚守|铁路司索工用精准与汗水守护物流动脉

2025-08-08 18:27:52

来源: 无

作者: 通讯员 章培蕾 庄卫东

连日来,浙江交通集团永康东站货场,正被盛夏的热浪反复“炙烤”。地表温度持续攀升,空气仿佛凝成滚烫的蒸汽,而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像被投入熔炉的钢钉,牢牢钉在岗位上——他们用湿透的工装、精准的操作和不停歇的脚步,为货物运输的安全有序筑起坚不可摧的屏障。

湿透的工装,藏着20000步的责任

司索工熊道亮的深蓝色工装,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往下淌,浸透衣领、漫过脊背,在工装表面晕开深浅不一的“地图”,又被高温迅速蒸干,留下一圈圈白花花的盐渍。“每天吊装多少标箱没细算,但步数肯定过两万。”他抹了把脸,手上的汗珠子甩在地上,“滋啦”一声就没了影。

高温给作业安全拉响了警报,但海铁班列的“定时定点”是铁规矩,客户的吊装需求更不能等。车站早早就优化了作业方案:“干两头、歇中间”,把最“烤”人的午后时段留给休息,把效率压在清晨和夜晚。可即便是清晨,太阳一出来,货场就成了“桑拿房”。熊道亮和同事们却丝毫不敢松劲:集装箱的角件是否完好、箱门是否关紧、锁具是否卡牢……每一处细节都要反复查验,“标准就是生命线,少看一眼都可能出岔子。”

毫厘之间的较劲,是刻在骨子里的规矩

门吊的轰鸣声里裹着热浪,熊道亮的指令却像淬了冰的钢针,清晰利落:“吊钩左移3厘米!”左臂平举,稳稳把住方向;右臂轻挥,吊绳的轻重缓急便随手势精准调整。他弓着腰,眯眼盯着悬在半空的集装箱——箱体离锁头只剩120毫米,必须悬停!

“差一毫米都不行。”他的声音裹在热气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千钧重的集装箱,只要角度偏一点,就可能撞坏锁具,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直到确认角件与锁头严丝合缝,他才缓缓点头:“落!”当FTR锁发出“咔嗒”一声脆响,那是一天里最让人安心的声音。这样的精准操作,他每天要重复上百次,手臂举得发酸,眼睛盯得发涩,却从不敢有半分懈怠。

卸车时的“毫厘战”更让人捏着汗。熊道亮的目光像焊在了集装箱角件上,死死盯着它与FTR锁脱离的瞬间。汗水糊了眼,就用袖子狠狠一抹;阳光晃得睁不开,就偏着头从眼角的缝隙里瞅。“三次点动试吊,一次都不能少。”起升高度、角件状态、脱离角度……每一个数据都要刻在脑子里,直到确认完全脱离,他紧绷的肩膀才敢微微放松,“这活儿,拼的就是细心和耐心。”

滚烫的箱体上,印着最踏实的骄傲

灌下半瓶凉水,熊道亮转身走向下一个集装箱。手掌拍在箱体上,烫得指尖发麻,他却咧开嘴笑了:“你看这箱子落得多周正,货运出去顺顺当当,咱这汗就没白淌。”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滚烫的钢轨上,与其他忙碌的身影重叠、交错。在这片被烈日“啃噬”的土地上,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每一次精准的“锁”与“吊”,托举着物流动脉的畅通;用每一滴砸向地面的汗水,诠释着“责任”二字的重量。

高温还在持续,永康东站里的作业从未停歇。司索工们的坚守,早已不只是应对“烤”验的执着,更成了刻在货场里的精神——就像那些被反复炙烤却愈发坚韧的钢轨,稳稳托起每一趟列车的前行,也托起了运输事业最扎实的未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