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08:07:02
来源: 无
“A11。”我挤进人群,取到号。一张普通的纸,随手撕成几小方块,用圆珠笔写了拙拙的“A11”。问前台的小哥:“靓仔,前面还有几桌啊?”
“三桌。”在金华被唤作“靓仔”,小哥略不自在,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在粤式的茶餐厅,几句广式普通话,方显岭南的意韵。
心里默念,还好。择了张小凳,坐了下来。
暑气在金衢盆地里聚集,蒸腾到半空,湿热熏腾。每当此时,我就会想到若干年前在广东“揾食”的生活,年轻时候无畏无惧,无忧无愁的日子,在心里无声地翻滚。总有种力量,推着自己,嗯,去广式茶餐厅吃个便餐吧,或是随便吃个煲仔饭也行。
怀念有一万种方式。互道一声珍重的朋友,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旺盛的是那繁花的灯光,厨间的炉火,生生不息。念念不忘,原来便是拖着有故事的半生,走漫漫长路,寻觅一星点的希望。
好友最近常发“古婺窑火”的视频,盛赞其奇妙规划,更提及方易进——那个10年前为满足女儿“玩泥巴”的心愿,便亲手设计打造出“古婺窑火”这方婺州窑文化天地的人。
我与方易进,数年前曾于人间浅睡小院晤谈。转眼,流光偷换,竟数年未见。却偏偏在食肆喧嚣的寻常夜饭时分,与他撞个正着。彼此只淡淡颔首,握手致意。心内却如平地惊雷——念念不忘啊!
原来回响的余韵,竟真在这俗世烟火里,撞了个满怀。
念念不忘。院中那几盆建兰,竟开了。
就在这般热浪里,竟仍有生命倔强地擎起了花莛。细长的青茎悄然破土,顶端挑出几朵玲珑的小花,清素如洗。花瓣微垂,怯怯的,却又固执地敞开着,吐纳着属于它的幽微气息。
望着这盛夏里孤勇绽放的兰,忽而念及方易进手中那团沉默的陶泥。陶土无言,窑火烈烈,那份静默的坚持,何尝不是另一种更为深沉、更为灼热的绽放?
还有这茶餐厅,烟火鼎沸,人声喧腾。多少身影来了又去,花城旧景早已湮灭于霓虹,但水晶虾饼的鲜甜、豉汁凤爪的浓香、老汤熨帖脾胃的温热……这些味觉的密码,竟如刻入骨血的信物,在唇齿间顽固地保存着往昔的温度。
念念不忘的回响,并非黄钟大吕。它可能是一盆炎夏里悄然绽放的兰,是泥胎浴火后温润的光泽,是多年后重逢故人时心头那无声的惊雷,更是舌尖上几十年不散、瞬间便能唤醒灵魂深处记忆的一缕滋味。
“A11,哪位是A11?”此时,前台小哥的声音穿透喧嚣。应声而起。如从一场深沉的旧梦中醒来,向那热腾腾的、香气弥漫的所在走去。
那炉火,那滋味,那人海中的一点回响,原来一直在,从未真正熄灭。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