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10:25:01
来源: 无
大街小巷,电动自行车随处可见,已成为群众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过去,电动自行车付费充电采用一口价模式,支付1元通常可充电4—5小时。如今,全市97.60%的居民住宅小区实行价费分离模式,将充电电价和服务费分别标示、分别计价,用户普遍可节约1/3费用,每次省下几毛钱。
在数字支付时代,“几毛钱”看似无感,背后却装着“大民生”。根据工信部今年7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信息,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一分一厘乘以3.8亿,都会变得很大。因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下发通知,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推行价费分离模式。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别看每次只省几毛钱,用户却充上了“明白电、优惠电、公平电”。根据要求,充电电价、服务费项目与收费标准要在充电场所、手机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等醒目位置分别标示。单次充电结束后,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了解计费模式、充电时长、收费金额等详细信息。钱花在哪儿了,一目了然。
金华一家充电设施运营商告诉记者,以往“一口价”收费模式下,电动三轮车等大功率充电用户对其来说是亏损运营,要靠小功率充电用户的利润来补贴。价费分离模式真正实现了“用多少付多少”,更加公平合理。目前,市场上小功率充电用户数量最多,获益最大。
每次省下几毛钱,是充电服务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实践成效。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地区充电收费行为不规范、充电费用偏高,影响了群众户外充电积极性,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户外飞线充电等现象依然存在。此次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对居民住宅小区内、外的电价政策作出规定,鼓励街道办、居(村)委会、小区产权单位、业主委员会和充电设施运营商协同降低充电服务费,降低群众充电负担、优化充电体验,引导群众规范充电,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在推行价费分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例如,不少老年人反映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使用扫码支付。根据实际情况,政策允许按照适老化改造的需要,保留投币充电模式,这也体现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模式改革的初心——便民、惠民、利民。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