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13:07:47
来源: 无
8月8日,建行义乌分行11楼的暑期“爱心托班”暖意融融。在结业仪式上,孩子们手捧亲手制作的花束送给爸爸妈妈,为这场持续五周的暑期照护画上圆满句号。
五年来,在义乌市总工会及各级建行工会的支持下,建行义乌分行以“爱心托班”为支点,延伸“家园文化”服务触角,盘活大楼空间资源,辐射特殊社会群体,构建起一张涵盖职工、家庭与社会劳动者的“关爱网络”。
“爱心托班不是简单的‘看护’,而是要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加油站’,更是解职工后顾之忧的‘暖心港’。”作为暑托班园长,退休职工孙红娟的话道出了项目的初心。自2021年起,该行便聚焦职工暑期“带娃难”痛点,将“爱心托班”打造成“下一代优育暖心工程”。今年的托班规模较大,为55名职工子女提供“吃住学玩”一条龙服务,从小学阶段的学业辅导到学前儿童的能力培养,实现了低龄段覆盖。
“在银行里还能办学校,这事儿听着新鲜,体验过才知道有多贴心!”大二师范生王金力的感慨,道出了建行“爱心托班”的独特魅力。为了培养孩子们严谨的数学素养,他会特意纠正“X”与乘号、括号的形似错误,他还将国学经典变成一个个历史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学习古文并不难。“28个孩子不止28种需求,得因材施教。”除了大学生志愿者,建行义乌分行的职工还发挥金融宣导功能,每周三为孩子们开展财商“金融小课堂”,穿插反诈宣传;每周四的美食课、周五的手工课都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特色课程。
而对于3-6岁的学龄前儿童,托班则聚焦语言表达、动手能力和智力发展。“去年有些孩子刚来时,父母一走就哭闹不止,现在不仅能自己吃饭穿衣,还会主动帮小伙伴整理玩具。”连续两年参与托班教学的小杨老师笑着说。每天,孩子们都会带着“战利品”回家:一把绘满童趣的扇子、一个会发光的地球仪、一个用黏土捏成的时钟……其中,“黏土时钟”课程格外受欢迎,孩子们在捏制分针时针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时间概念,更培养了耐心与专注力。有家长欣喜地反馈:“孩子现在每天主动规划时间,还会提醒我们‘该上班啦’,自信心和独立性明显增强。”
从定制化课程到精细化管理,“爱心托班”的背后是沉甸甸的用心。针对多孩家庭,该行特意协调排班,让二胎、三胎家庭的孩子能同步入托;每餐膳食由行内食堂专属定制,兼顾营养与口味;每天的安全接送、健康监测形成闭环记录……“双职工家庭最怕暑期孩子没人管,托班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职工刘女士的两个孩子都在托班,“不用再麻烦老人,孩子在这里有人教、有人陪,我们上班更安心。”
“我们充分利用建行大楼的空间资源,让‘职工之家’变身‘成长乐园’!”11楼的“职工之家”,平日里是建行员工们工作之余的“充电站”,而一到暑期,这里便摇身一变,成为孩子们的“第二家园”,延伸为滋养下一代的成长空间,正是家园文化的生动实践。
家园文化的温暖,不止于建行义乌分行大楼之内。在义乌的大街小巷,25个建行“劳动者港湾”全部被授予义乌市“工会驿站”称号,从为环卫工人递上一杯热水,到给快递小哥提供临时休息的座椅,从帮户外劳动者充电,到提供应急药品,这些散布全城的“暖心点”,将建行的关爱从内部职工延伸至万千一线劳动者。
“以前夏天送外卖,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喝口水都难,现在建行的港湾随时能进,就像有了个‘移动之家’。”快递员陈师傅常去就近的港湾站点,他手机里存着25个港湾的位置,“不仅能休息,有时还能蹭到‘反诈小课堂’,教我们怎么防骗,特别贴心。”据统计,这些“工会驿站”年均服务一线工作者超万人次,成为城市温情的共享空间。
“爱心托班解决的是职工的‘小家’难题,劳动者港湾温暖的是社会的‘大家’。”“爱心托班”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托班的精细化服务,还是港湾的便民举措,都是建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实践。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