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16:15:11
来源: 无
从武义城区沿上松线穿过樊岭脚隧道,一块醒目的招牌——“桃源驿站”便扑入眼帘。驿站所在的玉堂源自然村,是桃溪镇东垄村下辖的一个小山村。
玉堂源虽不大,可在武义县却很有名气。武义南部山区的第一家农家乐在这里开张,曾是全县乡村学习的样板。但随着设施老化和疫情冲击,农家乐渐渐停摆,闲置的农房在山间默默蒙尘。不过这两年,玉堂源正悄然发生变化,这变化的带头人是老村支书的女儿——陶姝伊。这个80后正用一套“资源整合”的新办法,让曾沉寂多年的农家乐明星村再现烟火气。
2010年9月,玉堂源村成立了武义县第一家农家乐。在陶姝伊的父亲、老支书陶先元的带领下,鼎盛时期全村有17户农家乐,235张床位,可一次性容纳200多人就餐,每天4辆大巴载着游客进村,村民坐在家门口就能“数钱”。
10多年过去,墙皮剥落、家具老化,疫情一来,大巴更是来得稀少。陶先元看着闲置的床位,心里不是滋味。2023年,他给在外工作的女儿打电话,希望她能回来,将村里的农家乐持续办下去。
2023年4月,陶姝伊放下在外的所有工作,回到了家乡。此前常年在外打拼的她,如今几乎天天守在村里,接团、对接旅行社、打理驿站,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今年正月初九,经过重新改造的“桃园驿站”正式开启,这个由老农家乐升级而来的小院,让沉寂的村庄重新有了烟火气。
桃源驿站像“乡村前台”一样集中提供餐饮、卡拉OK、篝火晚会等服务,再从这里将游客分散到各个民宿。
“就是他们把闲置床铺全部交上来,我统一安排住宿、统一安排吃饭,他们只要把房子给我们,我就按床位分钱。”陶姝伊口中的“统一管理”模式,正是她为玉堂源量身打造的经营模式。在这个仅有300多人口的小村庄里,村民大多外出就业,“有天有地”的房子里有太多闲置的床铺。现在他们将这些床位集中交由陶姝伊管理,她则按月按床位结算收益,每张床每月保底100至130元,水、电、网络、保洁等琐事全由驿站承担。
65岁的村民陶国明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家的闲置农房去年委托陶姝伊管理后,不用操心打理就有收益,相当于当甩手掌柜。运营大半年来,驿站规模从最初的8户合作农户、150张床位,扩大到如今10户农户、新增12间客房。
为了打开市场,陶姝伊走出了“短视频+老资源”的推广路子。她在抖音、视频号上更新“吃住游”短片,同时翻出父亲当年积累的旅行社资源,疫情后逐一拜访对接,用“硬件翻新+低价全包”模式吸引团队。目前推出的“120元一天一人全包”的团队优惠价,成功留住了大量游客。
现在外地的旅行社采用“一车送客、一车接客”的“套班”模式与桃园驿站合作,既保证床位滚动满房,又降低了交通成本。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老年游客在这里体验挖笋、逛古村,感受浓郁的乡村气息。
尽管客源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状态,但陶姝伊已有清晰的规划,继续吸纳闲置农宅,年内将床位数扩至200张,再开发避暑戏水、夜游经济项目,联动桃溪镇的多个景区,补齐单纯农家只能居住、吃饭的短板。
“以前村里盖了不少新房子没人住,现在我把它们变成会生钱的养老客房,让在外的年轻人安心,让在家的老人月月有收入。”陶姝伊说,她的下一个小目标是让村民从领租金变成分红利。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