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08:45:31
来源: 无
今年63岁的张金山身材粗壮、额头光亮,属虎的他每天穿行于桃林间。昨天中午,站在金东区源东乡分水岗村毛栗坑山的山坡上,张金山笑着回应妻子徐桂英从桃林深处传出的呼唤。“让我开车去拉桃呢。早上到现在,摘了12筐,还没回来吃午饭。”
“你看这绿水青山,比什么都好看。”张金山说,他这辈子就是眼前这块放不下,一年下来几十万元,还是这里有钱赚……
张金山、徐桂英同年在分水岗村出生,两人小时候一起放牛、读书,23岁那年结为连理。
“我19岁就到金东水泥厂干活了。”张金山坦承,他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觉得当临时工“没花头”之后,还干过不少“没花头”的事:承包柑橘林、租赁水库养鱼、去安徽等地收购黄桃卖给罐头厂……
时光兜兜转转,1999年成为张金山的人生分水岭。他承包了儿时撒欢的毛栗坑山、茅草山,开始死心塌地做“山大王”。
面对200亩荒山,张金山带着妻子使出浑身解数。砍杂草,挖树坑、修山路……几年下来,白桃、大仙桃等桃子,如一张张笑脸,抚慰着他们的心。
养猪的经济效益曾一度让人趋之若鹜,张金山也未能置身事外,每年养八九十头猪。本世纪初,源东乡有养猪场750多家,畜禽养殖量占金东区一半,“山上桃花红艳艳,山下苍蝇黑压压”是真实写照。
张金山发现,“腰包”一时“鼓”并不难,难在怎么长久,像“农家乐”“家庭农场”,都因脏臭没人愿意来。
“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重,曾经是源东乡亲们的致富法宝。”时任农技员的金东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艳俏回忆,但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绝非长久之策。之后,治污治水等系列整治在源东乡轰轰烈烈展开。
时任源东乡党委书记的金东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建军介绍:“既然乡亲们明白不能坐在猪粪堆上数钱、躺进医院花钱,就要为他们找到绿色发展的路子。”多年来,农技员们下乡更频繁,会同张金山等乡亲将桃子的种植种类从五六种扩展到50多种,让采摘期从6月延长到11月,还拓展直播等销售渠道。此外,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景区打造等举措,更是让山乡以桃为媒,拓展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源东乡综合服务中心干部胡天宝介绍,去年该乡桃产业产值超4000万元。今年,乡党委政府还围绕桃产业链特色推出“源东消费券”,撬动新消费数百万元。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