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东阳   正文

日记、手绘图里的东阳抗战记忆

2025-08-12 14:18:56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黄娇丽 文/摄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东阳市档案馆近日接连收到两份资料捐赠——分别来自日军入侵东阳亲历者、92岁的郭则秀,以及抗日士兵杜海清的后人。这些资料为研究东阳地区抗日战争历史提供了鲜活的一手素材。

日记本中的热血与担当

市民杜梦玄等人捐赠的,是外公杜海清(日记中又曾写作杜清)留下的抗战时期日记本、老照片和旧书籍。其中,日记本虽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但关键信息仍可辨认。

日记开篇记录其身份“杜清,浙江东阳八都乡(今城东街道)”,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忱,“痛暴日之蹂躏”“埋头苦干”“勤劳坚忍”等语句,展现了民族危亡之际一位爱国志士的责任与担当。日记记载,七七事变后,杜海清前往浙江省军管区司令部东阳社训班受训,详细记录了离家别母、当晚乘车赴金华的经过。日记中出现了“壮丁训练与国民兵役”“自卫战术”等训练相关内容,其中还摘录有不少抗战歌,包括《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捐赠的照片上方清晰标注“浙江省军管区司令部东阳社训班长训练班第二中队第三区队同学握别纪念”,时间落款为1938年11月4日,与日记中的受训时间基本吻合。后人称,照片中前排往右数第三人即为杜海清,为其受训经历提供了直观佐证。

杜梦玄表示,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他认为在这一特殊年份将资料捐赠给档案馆,能让更多人了解那段抗日历史,更具纪念意义。

手绘图与回忆稿还原抗战现场

8月5日,家住歌山镇林头村的92岁老人郭则秀携精心准备的资料来到东阳市档案馆,捐赠了《辉煌林头》一书,以及手绘的日军入侵林头村地图和亲笔回忆手稿。

郭则秀老人自幼酷爱书画与写作,曾任村里的文书,《辉煌林头》一书便是由其撰写,此次不仅捐赠了书籍,还特意从书中精选抗战相关内容整理捐赠。郭则秀之子郭长林介绍,父亲为此次捐赠筹备多日,不仅整理出《林头人民抗日目录(1943-1945)》,还特别摘录了《黄龙山阻击战》《日机轰炸林头》《日寇在林头烧杀掳掠》等9个篇章,系统呈现了林头村在抗战时期的历史。

此次捐赠的回忆手稿,老人挑选了1942年11月的“林头黄龙山抗日胜战”的篇章:当时500余日伪军分两路扫荡林头村,遭到楼忠原部队、唱凯部队等抗日武装的顽强阻击,最终溃败而逃。此战成功粉碎了日寇侵占南乡的企图,成为当地抗日斗争的重要胜利。手稿还记录了日寇在林头村的累累罪行:烧毁民房50余间,日机轰炸致多户房屋及村中太祖殿被毁;更令人愤慨的是,731部队施放鼠疫,造成村民何志龙一家11人遇难(仅次子幸存),另有多名村民被枪杀或炸亡。

手绘图则清晰呈现了林头黄龙山一战中,日军进攻路线与地方防守情况。它由老人儿时经历战争后绘就初稿,后经走访调研及回溯记忆补充完善而成。问及“为何单单选择这一篇章捐赠”,老人说,这场胜利不管是对东阳还是林头村来说都意义重大。


史料真实性获印证档案馆妥善留存

中共东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东阳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集》中,收录了郭则秀的采访记录,内容已公证。其中提到的731部队施放的鼠疫杆菌对林头村带来的影响,与老人此次的回忆内容部分吻合,基本印证了其真实性。抗日士兵杜海清的笔记等内容,也为后人研究抗战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东阳市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中心主任张金芸表示,将对这些资料进行存档,并计划进行数字化扫描,供研究者使用。

近年来,东阳市档案馆秉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宗旨,深耕民间档案征集,累计接收各类民间档案逾千件。仅今年以来,便迎来五六拨热心市民捐赠热潮,其中6月接收的717件珍贵资料尤为引人注目——这批含铁路建设规划、水库工程实录等内容的文献,生动还原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轨迹,为研究东阳城市发展脉络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多年来,东阳档案部门持续强化档案保护宣传、拓宽征集渠道、优化捐赠服务,通过扎实举措,如今越来越多群众已认识到档案承载的历史意义,档案保护意识与主动捐赠意愿显著提升,形成“社会共同守护城市记忆”的良好氛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