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11:56:06
来源: 无
“群群,敲开门别急着说事,先问问大爷大妈吃饭了没,递瓶水比啥都强。”昨日清晨,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金龙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员李稀正忙着整理台账,她指尖划过居民信息表,转头对身边的新人傅群群念叨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这是社区新人傅群群接手第三网格的第三周,面对网格里居民楼的千头万绪,小到垃圾清运投诉,大到独居老人照料,她总觉得自己像个“无头苍蝇”,握着厚厚的民情日志却不知该从何下手。“还好平常有李姐带着我,上周张阿姨家水管爆了,我手忙脚乱时,李姐三分钟就联系到维修队,不然真的是搞不定网格工作。”傅群群一边说,一边模仿着李稀记录台账的姿势,在笔记本上认真画下重点符号。
傅群群至今清楚记得第一次独立处理邻里纠纷时的窘迫。那天下午刚上班,华夏小区3号楼的两户人家就吵嚷着闯进社区办公室。看着情绪越来越激动的居民,傅群群急得手心冒汗,赶紧拨通了李稀的电话。正在辖区巡查的李稀十分钟就赶到现场,她先把双方当事人请到社区会议室,转身从饮水机接了三杯水,笑着说:“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房屋漏水是小事,伤了和气才是大事。”她没急着评理,反倒说起前阵子看到两家孩子小时候在小区花园一起玩耍的趣事,聊着聊着,原本剑拔弩张的两人都沉默了。最终在李稀的协调下,两家商量起维修办法。
“沟通不是‘判官断案’,是要摸到居民的‘心窝子’。”事后,李稀坐在傅群群身边,指着民情日志上的记录说:“居民来找你,不是要你分对错,是希望有人懂他的难处。走访入户我们应该遵循‘看、听、记、办’四字诀——看家里环境判断生活状态,听弦外之音理解真实诉求,记清每件小事的来龙去脉,承诺的事必须办到位。”一旁的傅群群赶紧从包里掏出荧光笔,在笔记本上重重圈下这四个字,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有次师徒俩一起走访华夏小区的独居老人李奶奶家,老人拉着她们的手说“身体好得很,啥都不缺”,可傅群群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她想起师傅教的“看细节”,注意到窗台的药盒空了,茶几上的降压药瓶标签都磨掉了边角。她没直接问老人是不是没药了,而是自然地拿起药盒说:“李奶奶,这药我爷爷也在吃呢,药店最近搞活动,要不要我帮您带几盒?”老人闻言眼圈一红,握着傅群群的手哽咽道:“姑娘啊,我这腿脚不利索,去趟药店要歇三回,本想撑到周末等儿子来……”那天下午,傅群群不仅帮老人买了药,还在民情日志上记下“每周三帮李奶奶购药”的提醒。李稀在旁边补充道:“记得看看她的医保卡余额,下次带她去社区医院做个血压监测。”
如今三个月过去,傅群群的民情日志已经记满了两大本,封面上贴满了居民送的感谢便利贴。居民们见了她都笑着喊“小傅闺女”,夸她比亲闺女还贴心。傅群群常说:“师傅教我的不只是工作方法,是把居民当家人的真心。 在金龙湾社区的网格里,这样的“传帮带”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传的是化解矛盾的经验,帮的是新人成长的脚步,带的是那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滚烫初心。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