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18:00:18
来源: 无
在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罗店校区会议室,200名入团积极分子时而埋头疾书,时而凝神注视讲台。讲台上,朱佩元老师正激情讲授团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楫扬帆,砥砺前行》。这位2008年从金华市站前小学退休的老教师,用一堂生动团课诠释着何为“退休不褪色”——自告别三尺讲台开始,她的公益红色宣讲之路已坚定行走了整整十七载,累计宣讲逾150场次,足迹遍布校园、社区,用故事传递信仰的力量。
从三尺讲台到红色讲堂的初心启航
2008年,朱佩元从金华市站前小学退休。同年,这位有着37年教龄的老教师接到了校长的邀请:“能不能给孩子们讲讲少先队史?”这个看似简单的邀约,成为她红色宣讲之路的起点。
“为什么少先队敬礼时,右手要举过头顶?因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近25年的少先队总辅导员、大队辅导员,朱佩元深谙教育之道。在站前小学的操场上,面对全校师生,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红领巾的来历”等故事串联起党史知识,利用现场授旗互动等环节,让孩子们在问答中领悟到“少先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红色奋斗史”。
这次成功的尝试让朱佩元意识到,红色教育可以突破教室的边界。此后,她的身影出现在红湖路小学、金华外国语学校等十余所学校,甚至走进浙江交通技师学院的大学校园。2019年加入金华市新四军研究会后,她的宣讲范围进一步扩展到社区和机关,用“我的追梦故事”“学校发展史”等接地气的主题,让不同年龄层的听众产生共鸣。正如她所说:“只要能让更多人有所收获,我就觉得值了。”
雷锋日的约定:剪纸传神,童声和鸣
每年3月5日,朱佩元与雷锋精神的约会从未缺席。2024年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1周年之际,她带领金华市新四军研究会宣讲团成员走进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中心小学,为400余名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他们不仅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更将非遗剪纸艺术融入其中。浙江交通技师学院青年突击队队员精心创作的160余幅雷锋肖像剪纸,被作为奖品送给“小雷锋”们,孩子们则自发跟随节奏打起拍子,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将气氛推向高潮。“我们愈演愈起劲,发挥得特别好!”朱佩元回忆道,下场后收获的连连夸赞与竖起的大拇指,正是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的最好见证。
车轮上的移动课堂
今年5月13日,朱佩元带领城北社区老年大学的学员一行60余人,开启“银助共富”研学之旅。车厢内,朱佩元手持话筒,她围饶“学习、吸收、欣赏”三个关键词讲述着银龄同志为推动经济发展、共同建设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激发了老同志们乐于奉献的热情。去年4月7日一节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课”也在行驶的车厢内展开,朱佩元带领退休党员开展“车厢里的红色学习”,通过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与国家发展脉络娓娓道来。“教育就像一辆行驶的列车,我们要带着孩子们驶向更广阔的天地。”她的比喻让听众豁然开朗。
“现在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了,所以一些宣讲内容都会随身携带。有时候心有所感,就会现场做一些宣讲。”朱佩元告诉记者,这样的“移动课堂”并非偶然。近年来,她将宣讲阵地从传统教室扩展到车厢、社区活动中心,甚至企业会议室。在一次中学的宣讲结束后,学生们在车厢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同学提问:“那么多共产党人牺牲,值得吗?”朱佩元与同伴们微笑着回应:“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你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份牺牲变得更有价值。”
从2008年初次登台的心潮澎湃,到如今年均数场的步履不停,17年来,朱佩元累计完成宣讲150余场,听众规模小至20余人,多达2000之众。现任金华市新四军研究会副团长及市教育局关工委“五老”讲师团成员的她,为每场宣讲倾注全力:查资料、制课件、反复演练,连家人都笑言她比在职教师更为忙碌。“最欣慰莫过于听众因宣讲有所得。”朱佩元表示,“只要身体允许,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