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06:30:02
来源: 潮新闻 新华每日电讯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行业协会在换届过程中存在一些乱象。有人退而不休,以“永久会长”之名把控实权;有人为争夺控制权,将换届大会开成了“深夜密谈”;还有协会对候选人资质审核不严,出现“带病入会”等问题,影响其正常发挥作用。这些怪现象,暴露的不只是换届程序的形式化,更反映出行业治理上的大问题。
乱象的根源,在于控制权的争夺。一类是企业逐利:部分协会手里握着资源分配、商业合作的机会,有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就想通过不正当手段插手选举,把“自己人”推上位,好为企业谋方便。另一类是退休干部“留后路”:有人退休前就盯着协会空位,甚至牵头成立协会铺路,退休后顺理成章实现“再就业”。多方争抢下,换届就成了“各显神通”的比武场。
这里面最刺眼的,是“永久会长”怪象。有些协会负责人退职不退权,顶着“永久会长”“终身荣誉会长”等虚衔,幕后掌控协会的钱、权、资源。协会本是服务全行业的公器,一旦沦为“私人领地”,那它的公共性、代表性便荡然无存。
更让人揪心的是“带病入会”这个老毛病。候选人资质审核马马虎虎,让那些有争议、甚至有污点的人混进领导班子。这可不是简单的程序疏忽,而是在亲手毁掉协会的公信力。协会的权威靠的是成员信任和社会认可,让“带病”的人掌舵,TA做的决策公不公平、资源分的合不合理,大家都会打问号。
部分行业协会换届上的问题,说到底反映了协会内部治理的薄弱。按规定,行业协会负责人连任不能超过两届,理事会任期一般3到5年。但现实中章程成废纸、会员大会摆样子、监督机制走过场屡见不鲜。现在都到了数字经济时代,讲究开放、透明、专业的治理,可有些协会还在玩“山头”“圈子”文化那一套,早就跟时代要求脱节了。如果一个组织连基本程序都走不明白,何谈引领行业应对市场变化?
根治治理之痛,得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得建立协会负责人终身追责制,让“永久会长”们明白:权力有保质期,过期就得还回来;还要建负面清单,把违法违规的人永远挡在协会门外。这些不是束缚,而是帮协会回归正轨的矫正手段。
行业协会的治理革新,还得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既要保住行业自治的好传统,更要注入现代治理因素。这就要求有关部门不能放着不管,也不能管得太死,得在“放管服”之间找平衡点,让协会真正成为政府与市场的缓冲带,而不是少数利益集团的传声筒。
总之,换届之乱,实为治理之痛,照见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紧迫性。协会非私产,行业乃公器。唯有以制度铁腕扫除积弊,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行业协会方能重焕生机。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