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首页内栏目  >  首页热门视频   正文

点“绿”成“金”兰溪篇 | “兰”天绿地好图景 “溪”清碧水美画卷

2025-08-14 10:39:16

来源: 金华发布

作者: 汪雪吟 蒋宇欣/文字 胡志伟 周瑶芬 林志豪 朱彦轩 王佳 仇昊/视频 沈宸 张进 胡展翔 傅永傅/摄影


图片
编者按



看山水,峰峦叠翠,碧波荡漾;看乡村,处处皆景,游人如织;看产业,产品出彩,品牌出圈……放眼八婺大地,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华发布联合金华各县(市、区)和金华开发区政务发布特别策划推出“点‘绿’成‘金’ 大美八婺”政务融媒系列报道,全面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金华的生动实践,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


图片
图片







从兰江的日夜奔涌到兰湖的粼粼波光,从白露山的郁郁林海到江畔的烟火人间,在兰溪,水的灵动、湖的温婉、山的厚重,共同勾勒出“绿水青山”的底色。


随着生态保护成效持续显现,如今的兰溪,正让绿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让生态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伏饮食经

岸线变“窗口”

一江碧水润民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连日来,兰江边的渔民每天天未亮便驾船出江,撒下一网网希望,收获一船船江鲜。


清晨五点,江边渔市开始热闹起来。刚出水的鱼虾活蹦乱跳,竹筐一字排开,带着江雾的清新。渔民陈富闰一边麻利地给顾客称鱼装袋,一边高兴地说:“今天收获不错,河虾、黄颡鱼、石斑鱼都有。光是河虾和黄颡鱼就捕了6公斤,全卖完能挣500多元。”市民邵景莲是渔市的“老熟人”,她提着刚买的几条大鲫鱼说道:“我经常来这逛逛,就馋这口鲜味。兰江的鱼品质好,味道特别鲜甜,是地道的江鲜。”


开市不到两小时,不少摊位的鱼货就已卖完。陈富闰收拾着空筐感慨:“有时捞上来的鱼都不够卖。现在兰江水质好,鱼的种类多了,买的人也多了,不光本地人,周边的人也常开车来买。”这鲜活的鱼虾,正是兰江生态改善最直观的证明。


图片


傍晚时分,白天的暑热渐渐消散。位于女埠街道的“码头来信”咖啡馆,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露天座位几乎坐满了客人,人们喝着咖啡,赏着江景,享受着惬意的休闲时光。


谈起为何选址兰江边,主理人卢飞打开了话匣子:“我在女埠长大,当年进城读书,就是在这里的老轮渡售票厅买票坐船,对这里感情很深。更重要的是,这边视野开阔,风景绝佳。”


得天独厚的江畔环境,让这个主打“风景”和“情怀”的乡村咖啡馆人气十足。卢飞介绍,天气转热后,周边的村民、从市区骑摩托车或自行车前来的年轻人,都喜欢晚上在江边散步、纳凉。


顾客郑旭明和朋友就是骑着摩托车沿江而来的。“这里一年四季风景都不同。夏天尤其好,空气清新,江水透亮。特别是傍晚这段时间,吹着江风,特别惬意。”据了解,咖啡馆开业至今已接待超过两万人次,月营业额稳定在10万元左右。


图片


夜幕降临,兰江大桥的灯光倒映在江面,波光粼粼。晚上7时,“兰江夜游”的游船码头开始聚集起等候登船的市民和游客。


游船缓缓离岸,习习江风驱散了白日的燥热。船行江中,兰江大桥、古老的码头、厚重的城墙以及壮阔的三江口等兰溪城市地标在夜色中一一呈现。两岸的灯光将河道装点得流光溢彩,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图片


“夜游项目已经运营了四年,接待了不少游客。”兰溪市水上船舶有限公司副经理郎卫娟表示,“我们切身感受到兰江水质越来越好,两岸环境越来越美。水清了,岸绿了,夜景也更迷人,夜游生意自然日益红火。”


从渔民的丰收笑颜、咖啡馆的蓬勃人气到夜游航线的持续火爆,兰江的生态红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和发展动力。








图片
图片


三伏饮食经

鸭舍变“雅舍” 

一湖清波蕴生机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近日,走进兰溪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清风拂过湖面,带起阵阵涟漪。站在观景平台上极目远眺,蓝天、碧水、绿树交相辉映,一幅水美景丽的秀美画卷尽收眼底。“兰湖的风景愈发迷人了,在这里散步真是舒心又惬意。”市民张薇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这份幸福感,藏着一湾湖水的逆袭故事。2012年4月,兰湖度假区刚成立时,眼前的景象却截然不同。当时,度假区内还有一片养殖场,猪圈、鸭舍随处可见,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私搭乱建现象也屡见不鲜。除了养殖产生的污水,周边的生产、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让这片水域成了“环境洼地”。 


为改变这一现状,兰溪结合“五水共治”和兰湖景区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提升改造。“我们关停了223家养猪场、12家鸭场,把肥水养鱼改为清水养鱼,对库区进行清淤轮疏,所在辖区上华街道后来还开展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兰溪市高潮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胡炳环说,在人为治理和自然修复的双重作用下,兰湖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


如今,兰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质常年保持在III类以上,部分指标达到Ⅱ类,实现“鸭舍向雅舍”转变。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有发言权。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在兰湖越冬、栖息、繁殖。目前,兰湖及其周边区域已监测记录到177种鸟类,其中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包括彩鹮、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等4种一级保护鸟类,以及鹗、白琵鹭、鸿雁、小天鹅、白鹇等35种二级保护鸟类。这份“鸟类户口簿”使兰湖获评浙江省首批观鸟胜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图片


鸭舍变“雅舍”,拆的是棚,聚的是人气。今年研学季,两万多名学生背着书包走进兰湖观鸟、赏景。平日里,游客络绎不绝,餐饮、民宿生意红火。


从“污水横流”到“百鸟翔集”,从“养殖洼地”到“旅游高地”,兰湖的蜕变不仅是一湾碧水的重生,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正如晨练的老人们所言:“这哪是拆了鸭棚?分明是给咱兰湖,拆出了金饭碗!”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伏饮食经

深山变“旺地” 

一片山林聚人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休息的时候,过来体验下休闲项目,欣赏风景,感觉很放松、很惬意。”近日,在兰溪市黄店镇白露山那片林CLUB自然营地游玩的东阳游客成思思说。


过去,这片山林鲜少有人问津。而近几年,随着白露山那片林CLUB自然营地的建成运营,这片山林里的欢声笑语不断。从高空滑索到阳光沙滩,从真人CS到溪畔烧烤,在这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营地里,各式各样的游玩项目让游客在山野间尽享欢乐,也让这片山林焕发了勃勃生机,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图片


营地的火爆并非偶然,背后离不开科学细致的规划与高效有序的运营。营地形成了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从食材直供、非遗体验,到民宿服务、生态维护,持续优化游客体验。营地负责人潘炯说:“营地接下来还会不断完善设施、提升服务品质,让每位游客都有更舒适、更难忘的体验。”


据了解,该营地日均接待旅游大巴近20辆,客流量稳定在2000人次左右。游客量的显著攀升,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图片


目前,已有40多位当地村民在营地找到了工作。王家村村民胡进钧便是其中之一,他说:“这份工作让我收获颇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提升了人际交往和应急处理能力,更让我看到了家乡发展生态旅游的美好前景。”


如今的白露山,早已不是当年那片寂静的山林。草木有了价值,山间有了活力。生态的馈赠,生长出乡村振兴的希望,展现出生态赋能旅游、旅游点亮乡村的生动模样。







2
图片
图片


三伏饮食经

守护结“硕果” 

十年耕耘绘新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04






兰江岸线、兰湖碧波、白露青山的变迁,是兰溪全域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的缩影。十年来,兰溪以生态保护为笔,以绿色发展为墨,探索出“绿水青山”与“富民强市”的共赢之路,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答卷。


图片


近年来,兰溪在环境质量上提档争先,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PM2.5浓度连续7年优于国家标准;绿色发展上提能增效,兰溪新能源电池行业入选省级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浙能兰溪电厂全国首个煤电碳捕集与矿化利用项目入选2023年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浙江锂威产业园成为行业首批零碳工厂;美丽建设上提档升级,打造众多和美乡村与旅游胜地,荣获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县市等多项荣誉。


这里的每一条溪流、每一片湖泊、每一座青山,都不仅是赏心悦目的风景,更是富民强市的宝贵资本。兰溪,正持续守护着这片“兰”天绿地、“溪”清碧水,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胜势,持续奏响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乐章。


图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